中國外運長航集團重組:深度整合,質量飛升
發布時間:2017-12-22 11:17:46 21世紀經濟報道

作為物流行業整合者,中外運長航集團未來將進行一系列新的收購與投資,目前收購方案還在研究中,至于收購資金來源,他透露招商局集團的資本運作經驗給了中外運長航極大的啟示。
在并入招商局集團、完成航運與物流板塊重組后第一年,中外運長航集團就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今年我們的營業收入約在1500億元,利潤達80億元。”招商局集團物流航運事業部部長、中外運長航總經理宋德星12月19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專訪時透露,重組后產生的協同效應很明顯。對比2015年重組前的業績,如今中外運長航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較此前翻了約一倍。
“可以說,并入招商局集團后,從體量和格局,到機制與資源,中外運長航都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甚至質的飛躍。”宋德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外運長航將聚焦交通強國戰略,利用大數據,整合社會資源,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最具影響力的大交通、智慧多式聯運物流生態圈,構建全球貿易網、全球物流航運網,最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物流航運企業。
重組后的新定位
中外運股份公司總裁李關鵬表示,中外運歷史上經過三次轉型。第一次轉型是改革開放初期,第二個階段是2000年從貨運向綜合物流轉型,第三個階段是從物流提供商向綜合物流整合商,“這次轉型與招商局戰略重組結合在一起,所以中國外運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李關鵬說。
2015年12月28日,國資委宣布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當時,招商局集團總資產約8600億元,中外運長航集團為1091億元。合并中外運長航集團后,招商局集團總資產將可超過9600億元,離進入萬億資產公司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加之招商局戰略增持招商銀行股份,目前總資產已達7萬多億,規模列央企第一。
盡管資產規模龐大,重組事項推進迅速。
據悉,招商局集團已成立了航運業務管理籌備機構,對航運資產和業務進行整合。航運完成重組后,招商局營運的船舶運力達到3300萬載重噸,全球第四,如果再加上在手船舶訂單1200萬載重噸,總計達到4500萬載重噸(昨報道中提的是4600萬,再對一下),將躍居全球第二。而且通過重組,招商局超級油輪(VLCC)和超級礦砂船(VLOC)船隊規模、盈利和實力均成為全球第一。
第二步,招商局以中國外運長航作為物流整合平臺,把招商物流注入到中外運長航旗下的外運股份。宋德星表示,目前中外運在第三方物流全球排行榜上是第八名,物流業務完成重組后,招商局成為中國領先、世界前五的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據悉,重組目前正在進入第三步,以中外運長航為平臺,將招商輪船和招商海通納入管理范疇,在集團旗下形成集物流、航運、貿易及長江業務為有機整體的物流航運板塊,增強板塊內的戰略協同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航運企業。
“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到今天為止,重組整合的平臺架構已基本成形。明年我們將繼續做一些深度的優化,進行一些掃尾的工作。”宋德星表示,重組后新的中外運長航,不僅承接了整合后的招商局物流、航運業務,也包括長航系資產,還納入了招商局貿易板塊,形成了集物流、航運、貿易及長江業務為有機整體的物流航運板塊,增強了板塊內的戰略協同能力。“未來,我們將充分把握板塊協同潛力,著力構建世界一流的物流、航運產業生態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造現代供應鏈,為交通強國建設和物流產業降本增效作出更大貢獻。”
物流行業整合者
重組后的中外運長航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最大的航空貨運和國際快件代理公司、第二大船務代理公司,全球貨運代理規模排名第五。
招商局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外運長航物流業務涵蓋海、陸、空貨運代理、船務代理、倉儲、碼頭、汽車運輸等代理及相關業務,工程及能源物流、化工物流、冷鏈物流、合同物流等專業物流,以及電商物流與物流設備租賃等,經營倉庫面積達600萬平方米,擁有堆場面積400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42公里,自營海外網絡81家,國際代理網絡四百余家,能夠為客戶提供全面、專業、個性的一體化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整個中歐班列中,我們使用的運力占了23.5%。”宋德星向記者透露,中外運長航還大力參與中歐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2016年共運行14條中歐、中亞班列或專列,合計開行400列,發運3.1萬TEU,班列數量占全國開行班列總數的23.5%,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招商物流所投建的中白商貿物流園為中白工業園園區內投資和建設規模最大、動工最早的項目,目前已建成一期10萬平方米的物流設施。同時,中外運(廣東)“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多式聯運項目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中外運長航開始以整合者定位出現。李關鵬認為物流行業正面臨顛覆性革命,物流企業電商化、競爭對手模糊化、競爭關系交織化,這給傳統物流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商業模式重構、升級改造管理模式帶來了更短的時間窗口。因此,中外運打算以共享經濟和平臺化為方向,通過打造標準化的產品和共享化的平臺,積極構建供應鏈物流生態圈。
“我們將以”互聯網+物流“核心重構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通過升級IT架構及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物流云等技術應用向智慧物流企業和數字化企業轉型,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經營業績與企業價值的統一。”宋德星表示,作為物流行業整合者,中外運長航集團未來將進行一系列新的收購與投資,目前收購方案還在研究中,至于收購資金來源,他透露招商局集團的資本運作經驗給了中外運長航極大的啟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