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視角:以體制機制保障,構建強大的國家物流系統
發布時間:2017-12-25 10:53:33 中國經濟時報

長期以來,中國物流業存在著資源分割、主體分散、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與相關產業聯動不足等突出問題,這不僅使全社會物流成本高企,也影響到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和國家競爭力。為解決這些問題,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做強做優物流業,有必要進行總體戰略設計,推動物流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最大化實現物流的時空價值、經濟與社會價值。這就需要從全局出發,推動構建一個強大、智能、綠色的國家物流系統。
為什么要構建國家物流系統
國家物流系統是從總體與長遠發展的角度,著眼于國民經濟總效率、總效益,根據物流業發展的規律、業務間的內在聯系、活動的時空范圍,通過市場和政府力量的有機結合,優化配置物流資源,形成涵蓋交通運輸、郵政、快遞、配送、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信息等在內的跨行業、跨地區、多層次、全方位聯接與協同的綜合物流系統。國家物流系統由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物流信息網絡、物流運營網絡等構成。
物流信息網絡構成物流信息通道,是國家物流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它通過物流信息樞紐、各級信息平臺,結合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人工智能等技術,收集處理各物流活動主體、各環節的信息,為企業與用戶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保障物流各個環節服務的信息對接,優化物流資源配置。
國家物流系統的構建,有利于消除“孤島”效應,提升全社會物流資源互聯互通與綜合協同的能力,有利于為生產、流通、消費、各次產業、人民生活提供更優的物流服務,有利于為用戶創造價值、為企業提升能力、為社會節約資源、為國家贏得競爭優勢,為經濟、社會、生態乃至軍事提供強大的物流保障。
國家物流系統的架構與特征
國家物流系統是由眾多子系統、主體、要素等組成的復雜巨系統,各子系統、主體通過互聯互通和相互協同,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其核心特征是物流活動、生產運作、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組織管理和技術裝備等方面的聯通、協同,實現橫向、縱向、端到端的全方位集成,實現“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物流服務。“互聯互通、社會化協同、全方位集成、大規模定制”是國家物流系統具有的主要特征。
互聯互通。實現多主體間的全方位互聯互通是構建國家物流系統的基礎。國家物流系統的聯通可分為外部層面聯通和內部層面聯通。外部聯通,是物流系統整體與經濟、社會、環境主體之間的聯通,包括與經濟系統的互聯互通,與社會系統的互聯互通,與環境系統的互聯互通。外部聯通表現為物流主體與外部主體之間存在物質、資金、信息、價值、業務、能源等各種形式的有機銜接和交互。內部聯通,分為決策、管理和操作三個層面。決策層面的聯通,是指政府部門、行業、龍頭物流企業等在物流規劃、物流政策、物流標準制定等方面的聯合統一。決策層面的聯通關系到國家物流系統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管理層面的聯通,是政府、中介、物流企業、物流需求方等主體在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物流信息網絡、物流組織網絡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的互聯互通,是國家物流系統高效運作的保障。操作層面的聯通,是指物流主體在各個業務功能環節的有機銜接,包括物流設施銜接、設備銜接、流程銜接、技術銜接、作業方式銜接等,是國家物流系統有序運作的基礎。
社會化協同。國家物流系統的有效運轉必須依賴于多主體的協同,才能實現國家物流系統的總效益最大化。物流供給主體、需求主體、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及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等在物流運作過程中通過合作、協調、同步,在物流規劃、物流政策、物流標準、組織管理、設施網絡等方面實現協同。
國家物流系統協同效應可分為外部層面協同效應和內部層面協同效應。外部層面協同效應是國家物流系統內部主體與外部經濟、社會、環境主體協同所產生的效應,體現了國家物流系統的輻射效應,主要表現為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和環境效應。內部層面協同效應是在物流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國家物流系統內部各主體之間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專業經濟效應、范圍經濟效應、知識創新效應以及技術擴散效應等。
全方位集成。集成是國家物流系統基本功能的核心。國家物流系統要求實現包括縱向、橫向、端到端在內的全方位集成。國家物流系統通過信息物理系統形成智能網絡,實現虛擬系統與實體系統的結合,使人與人、物與物、服務與服務、人與物、人與服務、物與服務之間能夠高度聯結。
縱向集成主要針對企業內部的集成,即解決“信息孤島”問題,通過信息網絡與物理設備之間聯接,在企業內部實現所有環節信息的無縫鏈接。縱向集成是實現智能化的基礎,是企業內部跨部門的物流運營服務全過程信息的集成,包括物流供需、服務營銷、組織運作、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研發設計、資金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跟蹤等方面在內的信息集成。
橫向集成主要針對企業之間的集成,通過價值鏈和信息網絡實現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和無縫合作,為客戶提供實時高效的物流服務。橫向集成是在縱向集成基礎上的延展,從企業內部信息集成轉向企業間信息集成,從企業內部協同體系轉向包括供應商、經銷商、服務提供商、用戶等在內的企業間協同網絡,從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轉向企業間的供應鏈協調。橫向集成能夠形成智能的虛擬企業網絡,有效推動企業間經營管理、生產控制、業務與財務全流程的無縫銜接和綜合集成,實現不同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端到端集成主要針對貫穿整個價值鏈的工程化數字集成,是在供需終端數字化的前提下圍繞整個價值鏈上的管理和服務實現企業之間的整合。端到端集成能夠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系統、人與設備之間的集成,是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的基礎。通過連接所有可以連接的同構和異構終端,端到端集成有效整合價值鏈上不同企業的資源,實現對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快遞等物流服務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以價值鏈創造集成不同企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在為客戶提供高價值、個性化服務的同時,重構產業鏈各環節的價值體系。端到端集成包含縱向與橫向集成的提升,能夠實現跨部門、跨企業、跨系統的端到端信息實時傳遞與多元化協同。
大規模定制服務。大規模定制物流服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旨在充分識別客戶的物流需求,根據物流需求的特征和差異性對市場進行細分,尋求差異化物流戰略,運用現代物流技術、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對物流功能進行重組,對物流操作進行重構,設計滿足客戶群需求的服務標準,實現以大規模物流的成本和效率,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的物流服務。
國家物流系統將大規模物流與定制物流集成,并在其中取得平衡,從而形成大規模定制物流服務能力。國家物流系統以物流功能模塊化、標準化為基礎,將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服務功能視作不同的模塊并實施標準化。以物流服務總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根據具體的客戶需求對物流功能模塊進行有機組合,實現各功能模塊的無縫銜接與協調。
以體制機制保障推進國家物流系統構建
國家物流系統的構建離不開體制機制保障,以下八個方面的合力有助于國家物流系統的構建。
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整合是指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以培養核心競爭力為主要目標,將有限的企業資源與分散的社會資源進行無縫化鏈接和重新組合。整合機制是國家物流系統各主體實現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全社會物流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國家物流系統通過整合物流資源,調整物流業結構和發展方向,能夠消除物流業“小、少、弱、散”等問題,提升物流業和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
宏觀、微觀調控并舉。調控是指主體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對自身發展策略作出調整。國家物流系統的調控機制包括宏觀調控機制和微觀調控機制。宏觀調控機制是政府通過戰略、規劃、政策、法規、行政管理等手段,間接引導和管理物流市場主體,引導物流業結構調整和供需發展的機制。微觀調控機制是物流企業根據外部經濟、環境等變化調節主體與外界的關系,依靠計劃決策、組織執行、監控反饋等運行機構,調整和完善自身的目標、結構、功能和行為的一種自適應機制。
多主體間廣泛耦合。耦合是指系統內子系統間、主體間、主體內部、系統內部的協調與配合。國家物流系統涉及多環節、多主體,在所涉及的各個領域和運行全過程中建立多主體間廣泛的耦合機制,能有效降低物流運作響應時間和運作成本,提高物流運作水平,充分發揮并協調好各主體功能和系統總體功能,提升全社會物流運作的總效益。
充分競爭的市場。物流主體在競爭的物流市場中存在和發展。然而,地方保護主義和較低的物流市場開放水平,不僅阻礙了外來物流企業的進駐,同時也阻礙了本地物流企業的發展壯大。只有建立充分競爭的市場機制,逐步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才能真正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促進國家物流系統的健康發展。
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創新來源于系統內部的自身創造與變革,系統中的漲落導致系統進入不穩定狀態,促使系統內部各主體的行為產生變化,進而推動系統內部的創新與發展。應建立健全創新機制,以創新驅動物流業發展,積極研發和推廣新型智能化、信息化物流技術和物流設備,創新物流產品,構建新型物流組織,探索新型物流管理模式,開辟新的物流市場,實現國家物流系統的創新發展。
綠色低碳化發展。實現全社會物流的綠色低碳化發展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貢獻。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不僅包括專業的物流企業,也包括產品供應鏈上的制造企業、分銷企業以及客戶,同時還包括不同級別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門等。綠色機制要求增強節能環保意識和綠色循環低碳的物流管理理念,加快物流企業的綠色轉型,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綠色運營的技術創新,積極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以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為目標,提高物流綠色化水平。
主體間相互學習。學習是復雜系統中的主體獲得適應能力的行為特征。國家物流系統中的各主體是具有相互學習能力的智能型主體。在變化的物流市場中,各主體需要不斷學習新方法、新模式、新技術等,才能提升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各主體的學習在動態環境中進行,具有交互性和雙向性,是并發學習、共同進化的過程。
對外界高度開放。開放性是系統主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屬性。國家物流系統應與外界經濟、社會、生態系統保持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廣泛交換,保持高度開放性。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