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金行業的五大趨勢 監管趨嚴 供應鏈金融受追捧
發布時間:2018-01-09 10:27:11 楚北網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隨著備案進入倒計時,2018年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下面將從合規備案、資產端前景、金融科技應用、征信體系建設及資本運作五個方面探討行業未來趨勢。與此同時,傳統金融機構、新金融企業將迎來新機遇和新風口,誰能把握好趨勢,誰就將在行業下一個“紅利”中獲得先機。
一、備案落定,投資人信心提升
12月,網貸整治辦下發《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備案登記最遲在2018年6月前完成。拿下備案成為當前所有網貸平臺的第一要務,備案制的意義如同發放牌照,大大提高了互金平臺的入場門檻。雖然市場認為備案不會以平臺背景和規模大小而定,但若平臺無法達到監管備案要求,將可能被強制退出市場。從各地方出臺的備案細則要求及眾多平臺實際運營情況來看,能夠通過備案的平臺并不會太多。
可以預見的是,2018年整治驗收工作將進入收尾階段,備案可能成為未來一年網貸平臺重要增信方式之一,投資人的信心也將獲得提升,備案成功的平臺也將得到更多投資人的關注與支持。
二、優質資產端爭奪加劇,供應鏈金融或受追捧
隨著網貸平臺同質化競爭加劇及專項整治的深入開展,優質資產端成為各平臺穩健運營的關鍵。2017年,網貸平臺的資產端范圍不斷收窄,諸如校園貸、金交所業務先后被禁,現金貸遭受整頓,大額標業務要肅清,否則無法取得備案。P2P資產端“小額分散”的定位愈加明晰。
目前來看,車貸、消費金融等細分領域獲得穩定發展,供應鏈金融、三農資產等小微細分領域也受到行業重點關注。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在六項重點任務指出: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符合普惠金融定位,兼具支持小微企業、為實體經濟賦能的角色,迅速成為行業熱點。
隨著互金行業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的功能,以及供應鏈金融創新推動的政策逐步落地,業界預測,在2018年供應鏈金融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融科技運用更成熟
2017年是金融科技推動智能化落地的一年,互金行業在客服、投顧、風控等領域開始引入金融科技的概念和技術,對提升金融效率和用戶體驗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一年里,普匯云通在風控建設方面開始探索大數據及云計算的應用,不僅通過數據解讀分析及用戶畫像描繪,建立了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體系,還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反欺詐和信用決策管理體系,再結合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先發優勢,形成完整的風控閉環,大大提高了平臺風險管理水平。
未來,隨著技術應用層次的加深,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對金融服務和產品形態的變革更值得期待,同時,作為行業機構的戰略核心,金融科技的運用也將更成熟。
四、征信等基礎設施更完善,或將實現信息共享
繼網聯之后,“信聯”也在2017年底亮相,日前被正式命名為“百行征信”。據了解,該信息共享平臺由互聯網金融協會與首批獲得個人征信試點資格的8家機構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互金協會持股比例占36%。而在2018年,“百行征信”將正式運作,并為網貸行業提供征信數據支持。
實現信用信息共享,是互金行業規范發展的重要一環。2016年,由國務院發布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文件中曾提及:“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隨著行業對征信的重視及征信基礎設施的建立與完善,未來,信用信息共享將進一步得到擴展,各類針對借款人的評分模型、反欺詐系統等智能風控也將得以應用,這將有望進一步夯實網貸平臺風控體系建設,切實保障用戶權益。
五、海外上市潮熱度不減,或再掀融資熱潮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互金A股上市無望,平臺融資意愿迫切,赴美國或香港完成IPO成為當下最佳選擇。去年,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簡普科技、樂信等機構紛紛赴美成功上市,給行業帶來巨大利好。
經歷了2017年的融資冰冷期之后,2018年網貸監管趨勢明朗將成為重要吸引力,在行業未來發展可期的前景下將吸引更多資本進入。據了解,2018年,螞蟻、小米、陸金所、TMD也即將登陸資本市場。此外,2018年伊始,已有兩家網貸平臺獲得融資,互金行業或將再掀上市和融資熱潮。
總體而言,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依然面臨“大考”,將是用“備案”對行業進行洗牌的一年。隨著越來越多平臺的備案成功,網貸平臺將會迎來一波政策紅利,合規的平臺將受到資本方及投資人青睞,資產端運營模式成熟及風險防控能力較強的平臺,將在行業“競逐賽”中脫穎而出,整個行業將進入到合規良性向上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2018年,行業也將由政策驅動逐漸發展至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新格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