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01 09:25:48 中國商網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了2017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通告。結果顯示,順豐速運、郵政EMS分列前兩名。并且在時效上,順豐與EMS也不相上下。對此結果,業界也頗有疑問,畢竟,無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資本運作方面,EMS都遠遠被民營快遞甩在后面。
近幾年來,隨著民營快遞企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發生很大的變化,申通、圓通、韻達、中通、順豐等諸多民營快遞企業也登陸資本市場。而最先發起上市隨后又主動撤銷IPO的EMS如今卻依然沒有上市,不僅如此,近年來,EMS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5年間下降了30%。
四五年前EMS主動撤銷IPO原本是想厚積薄發,只是它積累的速度還是沒有趕上其他快遞企業的奔跑的步伐。
5年間市場份額下降30%
身為國有快遞企業的代表,EMS也曾輝煌過,早在2011年它就率先提出IPO申請,并于2012年5月通過了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可就在2013年12月底,在IPO即將開閘之際,為上市準備了5年的EMS竟出人意料地主動撤回了IPO上市申請材料。
當時EMS給出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為提高自身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主動退出IPO;另外一個理由就是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決定實施戰略調整,將組織架構由原來的母子公司制調整為管控更加有效,更適合網絡型企業特點的總分公司制。
從EMS的解釋中不難看出,盡管它主動撤銷IPO,但是是準備厚積薄發,等到積攢到一定的實力再重回資本市場。
然而至今,EMS開展組織架構調整已有兩三年時間,這幾年內,快遞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的環境也越來越好,為何EMS依舊不提上市?
對此,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EMS依舊不具備上市的條件。“目前EMS還在進行體制上的改革,市場化程度還不夠,并且市場份額、盈利能力等都未達到上市的條件。”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來,EMS的市場份額不斷縮小,2011年到2016年5年縮小了30%。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國有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0.8億件,實現業務收入271.1億元;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24.8億件,實現業務收入374.5億元;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1億件,實現業務收入112.5億元。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29.4%、67.6%和3.0%,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35.8%、49.4%和14.8%。2016年全年國有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28.4億件,實現業務收入397.8億元;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282.4億件,實現業務收入3328.8億元;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2億件,實現業務收入247.8億元。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9.1%、90.3%和0.6%,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10%、83.8%和6.2%。
其中,2011年國有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市場份額是29.4%,到2016年降為9.1%。EMS是國有快遞企業的主體構成,這個數據足以表明EMS的市場份額情況。可見從EMS撤銷IPO,準備厚積薄發的這幾年,EMS并沒有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更大的收獲,相反,它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究竟是EMS發展的太慢,還是其他快遞企業走得太快呢?
六大優勢逐漸消失
事實上,這幾年來,EMS不僅市場份額在下降,它的核心競爭力也在下降。
2012年EMS對外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上提到,EMS有六大優勢,分別是網絡優勢、品牌優勢、綜合物流優勢、安全優勢、人才優勢、國企背景優勢。
在當時,更準備地說是在EMS申請IPO之前,EMS的確擁有很多優勢,只是近幾年來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民營快遞的快速成長,EMS的這些優勢都不再是其核心競爭力。EMS擁有的這些優勢,其他快遞企業也在擁有。
眾所周知,EMS最大的優勢就是完善的網絡布局。可如今民營快遞企業的網絡布局越來越完善,與EMS的差距越來越小。
EMS官方網站上給出的數據顯示,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分支機構,并擁有中國郵政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等子公司。截止2016年底,公司業務范圍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所有市縣鄉(鎮),通達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自營營業網點超過5萬個。
據了解,2016年,完全直營模式的順豐網點數量達到13000余個,縣級城市覆蓋率為91.85%。而加盟制的快遞企業的網點布局更是完善。2016年韻達縣級以上城市覆蓋率已達到近95%;新開通了4849個鄉鎮網點,網絡覆蓋面特別是在鄉鎮農村地區的服務范圍得到了拓展。
EMS招股說明書上還提到EMS擁有機隊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是我國唯一全資擁有航空公司的的快遞物流企業。可如今,很多民營快遞企業都組建了自己的航空貨運公司,擁有自己的機隊。比如順豐2016年自有貨機36架。順豐航空截至2017年12月,全貨機數量已達41架。
國際網絡的布局上,EMS也不再是獨霸武林。2016年順豐國際標快/國際特惠業務涉及美國、歐盟、俄羅斯、加拿大、日本、韓國、東盟、印度、巴西、墨西哥、巴西等51個國家;國際小包業務覆蓋全球200個國家及地區。韻達2016年相繼開拓了包括荷蘭、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韓國、日本、香港、臺灣、泰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在內的國際快件物流網絡。
EMS招股說明書提到的第二個優勢就是品牌優勢,EMS有著“百年郵政”的品牌信譽。的確,身為國有企業,在品牌知名度上,EMS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正在逐漸淡化,隨著民營快遞企業的快速發展,它們的口碑也越來越好,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EMS的品牌實力。
第三個優勢就是綜合物流優勢,在快遞企業向綜合物流企業轉型的大趨勢下,誰都是像EMS一樣的綜合物流企業,并且這個轉型比EMS更快。
第四個就是安全優勢。事實上,由于擁有國企背景,安全一直是EMS的代名詞,時至今日,EMS也在安全上更有發言權。只是,EMS的這個優勢也很難成為獨特優勢持續下去,畢竟在快遞安全的大環境下,民營快遞企業也都在將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也為此做出很多工作。當安全成為普遍現象時,EMS又該如何呢?
剩下兩個優勢是人才優勢和國企背景優勢。目前來看,人才并不再是EMS的優勢,只是作為郵政控股企業,EMS的確有一定的優勢。身為國有企業,EMS持續獲得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和激勵,在國際業務中擁有較多便利等。但是郵政背景優勢并不是純市場化的優勢體現,這也并不能成為推動EMS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如今看來,EMS當初的六大優勢都不再明顯。原本主動撤銷IPO是積攢力量,準備厚積薄發,只是沒想到,EMS被越落越遠。如今,快遞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中,申通、圓通、韻達、中通、順豐、百世、德邦都已經上市,未來幾年,在資本的助推下,它們的腳步只會越來越快,接下來EMS又能拿出什么看家本事突圍呢?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