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跨境電商國標為何由中國主導

發布時間:2018-02-12 09:36:54 政經

中國在跨境電商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2月10日,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在北京閉幕,此次會議發布了《北京宣言》和《全球跨境電子商務行業行動倡議》,還就國際跨境電商監管模式達成基本共識。而在上述議程中,中國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對外宣傳了本國跨境電商發展、監管經驗,也成為首個世界海關跨境電商監管與服務指導性文件《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標準框架》(以下簡稱《標準框架》)的牽頭制定國。

  

年均增長50%的底氣

 

據了解,《標準框架》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跨境電商的現狀、趨勢和特點的分析,描述了B2B、B2C、C2C等各類跨境電商商業模式,同時提出,各國監管部門要遵循創新、包容、審慎、協同的管理理念。按照計劃,這一框架有望在今年6月召開的世界海關組織年會上審議通過。

 

海關總署研究中心副主任蘇鐵進一步介紹,《標準框架》吸收了中國跨境電商“直購進口”、“一般出口”、“網購保稅進口”、“特殊監管區域出口”四種模式的發展經驗。“當前人們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需求越來越大,管理碎片化、金額小、頻次多等難題是中國海關和世界各國海關共同面臨的挑戰”,蘇鐵指出,通過《標準框架》制定,中國正以自身的有益探索向世界提供方案、貢獻智慧。

 

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來,中國是電子商務大國,也是貿易大國,而兩者的交匯點就落在跨境電商上。“這幾年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十分迅速,規模、水平都到了一定層次”,白明指出,值得一提的是,跨境電商屬于新興業態,世界各國同時起步,中國作為先發者和影響力最大的國家,自然掌握了相當話語權,也能在標準制定中貢獻更多的中國“方案”。

 

成為牽頭國、領頭羊的底氣,還來源于中國跨境電商業態發展的亮眼成績單。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易小準直言,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在中國舉行絕非巧合,中國是全球電子經濟的領先者,電商交易占全球總額超過40%。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中國海關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年均增長50%以上,其中去年全國跨境電商出口336.5億元,增長41.3%;進口565.9億元,增長116.4%,中國海關辦理跨境電商進出口清單6.6億票,是進出口貨物報關單的8.4倍。

 

可借鑒的“中國經驗”

 

除了龐大的市場規模為人所知,中國不少跨境電商監管經驗同樣值得傳播借鑒。“例如,為了更好地促進跨境電商發展,中國實施了跨境電商單獨編碼,將這一業態從一般貿易中剝離,有利于貿易總額統計和扶持政策的針對性”,白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外,中國還在杭州、鄭州等地設立跨境電商示范區,在園區里給予跨境電商更優厚的便利政策,然后將先行先試經驗推廣至全國,這些都是具有世界借鑒意義的監管經驗,也有可能作為重要政策來源,被納入即將出臺的《標準框架》。

 

另一項中國經驗是海外倉的建設,白明表示,為了減少配送難度,中國不少跨境電商企業選擇在海外建設倉庫,一些當地銷量較大的產品能夠實現就地發貨,節約人力物力。在業內看來,曾經長達十天半個月的物流配送正在被跨境電商的“當日達”和“次日達”所打破。為此,跨境電商在干線物流、倉儲兩大方面進行精細化運營。

 

目前,京東物流跨境網絡全面開放,包含十余個跨境口岸、110多個海外倉,近1000條全球運輸鏈路以及中國全境的配送網絡。網易考拉海購為全國主要地區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已經先后在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8個海外倉,現有海外倉布局已經輻射東亞、東南亞、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而作為天貓國家海外業務的物流基礎,菜鳥網絡的海外倉體系同樣日益健全。據了解,菜鳥網絡已經在馬德里、巴黎、莫斯科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海外倉,將跨境商品分布到離當地消費者最近的區域,提升跨境商品的配送時效性,將72小時送達計劃加速落地。

 

白明表示,由于各國跨境電商產業均是本國內部電商產業的延伸,因而交易、運營等標準各有差異,待今年6月《標準框架》正式審議通過后,相信各國就能有規可循,同守一套標準,形成國際貿易規則由線下延伸至線上。

 

重塑外貿格局

 

在業內看來,盡管基礎扎實,但中國跨境電商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在《標準框架》正式落地后,統一的國際標準、更便利的通關流程,有望助推國內跨境電商業態再上一臺階。

 

實際上,國內消費者對跨境商品持續上升的熱度,正在為海外品牌拓展中國市場提供了現象空間。天貓國際、京東、網易考拉海購、洋碼頭等眾多跨境電商平臺已經成為海外品牌入華的跳板。今年2月,天貓國際與CBNData發布的《2017年度進口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天貓國際共引進1.6萬個海外品牌,其中八成以上品牌為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和精細化的商品越發青睞,一些長尾商品和小眾國家的商品銷售額保持著高速的增長勢頭。報告顯示,除了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受消費者喜歡的傳統國家外,希臘身體乳、智利葡萄酒、波蘭面膜、匈牙利巧克力、西班牙面部精華等商品,這些小眾國家商品的銷售額增長迅速。實際上,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已經成為境外中小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而以中國為中心構建起的跨境電商準則,將打開境外中小微企業了解中國的窗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健表示,中小企業的長尾商品和小眾國家的產品已經備受中國消費者青睞,這些產品在2018年會提速進入中國市場。在此趨勢之下,跨境電商會推動全球市場分工更為合理和明確。跨境電商國際化趨勢會越發明顯,日本、澳大利亞以及英國等國家鼓勵本國的中小微企業走出國門拓展海外市場,參與跨境電商的企業和消費者數量會不斷攀升,普惠貿易將成為常態化。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