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26 10:47:52 中國船檢

隨著2016年3月廈門遠海集裝箱自動化碼頭正式運營,到2017年5月全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在青島港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以及近日上海洋山港四期的正式建成投產,集裝箱自動化碼頭的發展在中國以破竹之勢愈演愈烈。新興自動化碼頭給行業帶來便利和挑戰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對此,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副總經理楊杰敏。
記者:我國自動化碼頭的發展現狀,自動化碼頭帶來的便利和挑戰。
楊潔敏:雖然目前只有青島、上海建成投產集裝箱全自動化碼頭,但經過中國工程師的改良與創新,其自動化、智能化、綠色、高效的優越性能,得到了實踐充分驗證,港口界的專業人士已經由懷疑觀望到高度認可。以往高門檻、高投資、低效率的全自動化碼頭形象,已經徹底改觀并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未來不僅大型集裝箱碼頭要搞自動化,而且很多內河中小型集裝箱碼頭完全可以應用相關自動化技術,提升生產管理水平。
說到挑戰,智慧港口的建設發展,必然對知識型、復合型的港口人才提出更多需求。比如自動化碼頭生產管理就是工藝流程和信息系統的高度融合,業務、設備、信息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整體是一個大系統。自動化碼頭的工作模式、崗位設置、人員技能要求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所以我們認為它是一種新業態,只有既懂港口業務,又懂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人,才能真正搞好自動化碼頭建設和運營。
記者:成功打造一個自動化碼頭需具備哪些自然條件和其他方面的條件?
楊杰敏:集裝箱運輸的標準化,更加有利于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開發應用,因此集裝箱碼頭更加適合自動化。但自動化碼頭絕對不是簡單的裝卸設備自動化,它必須根據碼頭的區域位置和經營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整體設計。同時,自動化碼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對系統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系統調試、運營管理都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技術門檻相對較高。除了件雜貨碼頭,像大宗散貨碼頭(礦石、煤)、原油碼頭也都完全可以實現自動化、無人化作業。
記者:自動化碼頭的推廣勢必會帶來碼頭人工的減少,港口方如何在這種人與機器之間的競爭中做好平衡?
楊杰敏:中國經濟要有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港口必須把握好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最新應用技術,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人等,來提升港口生產力。我們已經具備最前沿的自動化碼頭綜合技術能力,今后關鍵是如何用新技術、新業態來不斷推動港口行業的轉型升級。在傳統港口生產的一些環節中,特別高強度體力勞動崗位、高風險的現場作業崗位,必然會盡可能用機器來取代,這也是港口科技創新的驅動力。雖然很多傳統碼頭的工作崗位會消失,但現代港口發展還會產生一些新的崗位,另外,現代物流服務等其他新業務拓展,也會有更多的用人需求。青島港已經開始并正在進行這樣的人力資源管理變革。
記者:自動化碼頭的運營對未來船型、航線以及聯盟帶來哪些深刻的影響?
楊杰敏:目前,集裝箱碼頭已經能夠很好地實現自動化、無人化,但智能船舶發展還剛起步。未來,船舶大型化發展還會繼續,但大型化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而智能化、無人化的船舶會有更多發展空間,特別是新型智能船舶研發,不僅要在自動駕駛上做技術創新,而且要在智能船舶和自動化碼頭的銜接上,從智能化的航運物流供應鏈的角度,做更多關注。隨著智能船舶、自動化碼頭的發展,航線集中、聯盟化運營這些當前港航業主流的運營體系和特征,都會面臨新的沖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
- 醫藥工業“鏈”上數智化!7部門發文釋放新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