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23 09:32:38 第一物流網

“2017年我退休了,所以,我有更多精力做些公益性活動和公益性事情。”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掌鏈全媒體記者說。
在農產品流通界,北京工商大學洪濤教授,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從1996年那年,洪濤教授來到北京工商大學任教,一晃20多年,這所大學也從原來的北京商院演變成現在的北京工商大學,而洪濤在這里始終堅守著自己所熱愛的研究、教學崗位。
去年,洪教授走向了退休的年齡,走下了他熱愛多年的講臺,但他說對中國農產品流通的研究是不會停止的。
市場多變
2018年農產品流通或呈八大趨勢
近三年來,中國農產品電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不是阿里、京東“兩個超級大國”的天下了,農產品網上與網下融合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
據洪濤介紹,目前農產品電商可以分為七大體系:包括生鮮B2B、生鮮網絡零售、生鮮跨境電商、封閉供應鏈、鮮花單品、智能生鮮店、農村體驗店。
① 單一賣實物的農產品時代已過時。
回望2017年,已經進入“發展期”的農產品電商,在政府相關部門出臺的“促進發展與加強監督”的雙重政策下,取得了穩步發展。
尤其是生鮮電商,進一步活躍成為新亮點。
在洪濤看來,這主要歸功于四方面的原因:首先,冷鏈物流促進了中國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其次,線上非標農產品進一步實現品牌化;第三,場景化營銷更為普遍,營銷趨向內容化;第四,創新的消費體驗將持續涌現。
眾所周知,農產品電商標準化問題,是制約整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洪濤介紹說,2017年我國冷鏈標準不斷出臺,國際標準也得到廣泛地應用。此外,國家對5000項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共審查修改了1293項標準,發布了122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并將擬定《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質量控制規范》等36推薦性國家標準項目,而《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標準》將在全國進行推廣。
如此一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勢必會在2018年有大幅提升。
另外,洪濤強調,“這幾年,許多農產品電商除了賣實物產品外,更注重賣服務產品、賣體驗活動,我認為,單一賣實物農產品的時代已經過時了。”
② 2018年農產品電商或呈八大趨勢。
那么,2018年我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洪濤對此認為,其主要表現在八大方面:
一是,農產品電商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我國電子商務將向“新電商”轉變,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網上網下多種模式創新發展。
二是,農產品電商冷鏈在示范中得到推廣。商務部2018年1月公布了4個“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城市”:廈門市、成都市、濰坊市、煙臺市;公布了9家“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企業”。
三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將進一步規范發展。在各種標準不斷推出以及國家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監管力度加大情況下,以及十九大公布的黨政機構改革,各有關部門合力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將推行“實效監管”。
四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將進一步智能化發展。如智慧批發市場,菜市場,門店,無人店等等。
五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將實現“五大融合發展”。即內外貿易融合發展、網上和網下融合發展、硬件和軟件融合發展、圍繞轉型升級外遷融合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的融合發展,如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區域公共品牌融合發展。
六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國際化發展。農產品電商“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對接,發展“一帶一路”農產品電商,通過中歐班列建設等等促進中國農產品電商國際化發展。
七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功能化發展。農產品電商不僅僅交易功能,還具有信息功能、物配功能、供應鏈功能、支付結算及融資功能、外向型功能等。
八是,農產品電商特色化發展。這么多年來,有很多電商虧損、倒閉、曇花一現,總體而言,只有特色化發展才能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不同角色
農產品電商必須擔負多重挑戰
① 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需協同發展。
“農產品電商,必須承擔多種角色才能在變化多端的市場站穩腳跟,比如交易功能、物流配送、供應鏈功能,金融結算、支付、網絡金融的功能。同時,多種功能協同一致,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框架。”洪濤認為。
就拿冷鏈物流而言,冷鏈物流對于一些涉及到生鮮農產品的農產品電商而言至關重要,但自建物流成本太大,第三方冷鏈物流又難以確保冷鏈質量問題。
“自建物流與第三方物流協同發展,才能夠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洪濤說,要實現這樣的局面,需從四個方面下手:
一是,大量采用現代信息科技,進行冷鏈物流的模式創新和流程創新。
二是,開放、協同、整合冷鏈物流資源,從而解決冷鏈物流不足與過剩的矛盾。當前冷鏈物流不缺資源缺整合。
三是,加強標準化來促進規范化、品牌化發展,促進國內外冷鏈運行對接。
四是,認真落實政府出臺的許多冷鏈物流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程溫控、標準健全、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②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產品流通快速發展。
在洪濤看來,區塊鏈技術在農業產品流通領域的應用應受到重視。
必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品的交易過程的區塊鏈應用,從而保證產品的安全、健康;二是產品的結算、支付、網絡金融,甚至可以避免反復的質押資產帶來的風險;三是產品的物流、配送、供應鏈過程,如可追溯體系的建設;四是可以選擇好的切入點,如“三品一標”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品牌農產品等等。
但記者發現目前來看,區塊鏈應用在物流跟蹤、產品溯源上的難點也顯而易見。例如新的科技應用,需要有懂得科技的人、設備、資金等資源。另外,需要相應的管理,特別是對業務的管理,但是當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最缺乏的復合型的管理團隊、管理人才,還有誠信體系。
“區塊鏈是2016年出現的一個新的信息技術熱點,2017年、2018年持續發熱,但是也出現了對于區塊鏈過于炒作的情況,甚至出現利用區塊鏈進行過度投機和過度投資,而不是將其技術應用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存在典型的脫實向虛的情況,甚至出現嚴重的泡沫,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洪濤補充認為。
潛心研究
這本“活字典”說自己還不夠厚實
憑借多年來的潛心研究,毫不夸張的說,洪教授儼然成為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活字典”。
3月15日,由洪濤教授發起組織的“2018年中國農產品高層研討會”在北京工商大學如期舉行。會上,洪濤教授發布了《2018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農產品冷鏈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無人店、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和無現金交易發展報告》三份報告。
記者從這些報告中發現,有別于京東、阿里等企業自己報告的企業局限性,洪濤教授的報告更具有社會性、全面性。
“自從2013年開始,我每年都要發布一個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報告形成以后,緊接著會舉辦一次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高層研討會,研討會得到商務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等機構的大力支持。當然,這些報告我沒有接受過任何企業、機構的經費支持,全憑自己對行業的熱愛使然。”洪濤教授坦言。
在2014年的中國食品(農產品)高層研討會上,洪濤教授接受了來自北京工商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教授、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巡視員聶林海授予的“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授牌。這也讓“一腔熱血”的洪濤教授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更佳充滿信心。目前,《中國農產品電商年度發展報告》、“中國農產品電商高層研討會”在全國的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我組織這個食品(農產品)研究院純屬公益性,不收社會一分錢,也不具有商業性,我的初衷就是為農產品電商服務。隨著農產品行業的飛速發展,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更加厚實些,為行業貢獻更多力量。”洪濤表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