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正當時

發布時間:2018-04-12 09:40:42 中國商務新聞網

推動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是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和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重要內容,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工作啟動以來,各地積極推動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推廣應用,探索新型農產品冷鏈流通模式,營造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取得了積極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和模式。近日,商務部辦公廳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復制推廣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模式的通知》為農產品冷鏈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農產品冷鏈物流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預示著今年必將是我國“三農”工作至關重要的一年。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黨和國家層面的具體實施意見,加之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新時代背景下,鄉村發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鄉村振興蓄勢待發。而作為農產品從田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其物流形式也十分重要。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滯后于全國經濟發展水平,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也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障礙。”全國人大代表王士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王世嶺認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作用巨大。

談到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的原因,王士嶺說道:“40年來,我國也產生了不少商業模式,例如,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模式,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中央廚房+配送模式,冷鏈物流基地+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等等。這些模式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沒有得到官方認可和推廣。理論界和業界人士形不成共識,導致行業投資猶豫不決,發展步伐緩慢。”

此外,產業規劃落實不利,失去快速發展的時機。“各級政府做過不少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由于產業投資大,回收期長,發展模式不清晰,很多規劃落地狀況不良。而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土地價格飆升,冷鏈物流投資失去了多次發展機遇。而今城市建設用地,價格已經讓冷鏈物流企業不堪承受。”王士嶺表示。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費、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在王士嶺看來,這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指出方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在要素配置上猶縣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村農業短板。”“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重點提高基層監管能力。”“重點解決從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

冷鏈物流發展依然存在困境

2018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提出,農產品的品質消費促進了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反過來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促進了農產品品質消費的升級。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主要農產品再獲得豐收,農產品總量超過211828.25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雖然農產品產量再創新高,“供過于求”與“供不應求”的問題卻同時存在,中國農業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期”,如何在種得好、養得好、加工好的前提下還能賣得好成為當前農業整體面臨的重要問題。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2017年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規模達到1391.3億元,平均每年增長50%,預計2018年將超過1500億元。2017年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自2013年以來連續5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呈現逐漸趨緩的態勢。

2018年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冷鏈體系的不健全已然成為物流企業前進的阻礙,由于政府多個部門管冷鏈,眾多企業盲目投資,導致農產品冷鏈領域投資不足與投資過度同時存在,全國農產品冷鏈體系“不缺資源缺整合”。

交通運輸部2018年2月7日指出,2017年全國物流成本降低了881.6億,2018年將確保降成本不低于2017年的水平。

然而,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仍然較高。由于冷鏈物流除了專業化程度不高,我國冷鏈物流還存在企業運行成本高,經營心態浮躁等問題。

路橋費、燃油費、人工費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來占到冷鏈企業總收入的80%以上,已成為壓在冷鏈物流企業身上的大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企業心態的浮躁,在支出方面精打細算,很少有企業主動在信息系統、設備升級、人才培養、服務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針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當前面臨的障礙,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指出: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

商務部2018年1月公布了4個“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城市”:廈門市、成都市、濰坊市、煙臺市,未來還將在10個城市進行冷鏈物流試點。

商務部加強扶持破題農產品冷鏈“最后一公里”

據了解,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生產進步,生鮮農產品流通量逐年增加,每年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環節,消費者更注重新鮮度和食品安全。同時要求降低流通損耗,促進農民增生。在此推動下農產品冷鏈物流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水產品,反季節果蔬等,冷鏈需求持續擴大。

此次商務部辦公廳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復制推廣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模式的通知》,其力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決心可見一斑。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法律法規標準不健全。市場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設備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缺少統一標準,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銜接。

據了解,近些年來商務部一直沒有停止對冷鏈物流行業的支持。根據國務院部署,商務部在流通體系建設當中先后開展了農超對接、農產品現代流通等工作,包括安排中央財政資金來開展雙百市場工程。新增冷庫庫容2百多萬噸。安排中央財政資金4億元開展農超對接工作。至2000年起商務部、財政部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8.6億元,在17個省份開展農產品現代農村綜合試點,把加強農產品冷鏈信息建設作為重點。2010年試點項目建設改造冷庫549座,增加冷藏車803臺。大力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形成全程冷鏈。

據了解,在未來,商務部還將在以下方面加強對農產品的扶持力度:一,加強設施投入力度。著力構建鮮活農產品的冷鏈網絡。推廣農超對接等方式,我們將把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財政的主要指示方向。加大冷鏈物流設施投入,努力形成從產地遇冷到保鮮運輸等的全程冷鏈。二,建立生鮮物流配送中心。在大中城市周邊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包裝等一體化,投資建設生鮮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冷鏈物流配套措施,提升配送和加工能力。三,加強產業預冷,大幅度增加冷庫庫容,從源頭實現低溫控制,降低農產品損耗,實現產地市場和消費市場冷鏈物流的高效對接。同時增加產地鮮活農產品的存儲能力。 四,鼓勵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鮮活農產品批發企業,推動上游延伸到生產領域,實現產銷一體化,開展專業的第三方運送服務。五,標準化建設,整合冷鏈物流信息資源,實現冷鏈物流信息的共享與聯通,提升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制訂農產品冷鏈物流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的經營行為,完善鮮活農產品流通的市場準入制度。

我們相信,在國家的推動下,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速度將會成倍增加,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將成為歷史。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