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13 10:16:33 人民網

近期,阿里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作為新零售基礎設施,即時配送行業近年來持續高速發展,由此帶來的交通違法和行業監管問題亟待引起重視。
服務新零售 從送外賣到送生活用品
寄一份快遞,需要兩到三天。點一份外賣,只要30分鐘。即時配送行業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快”字。
速度快,或許是阿里巨資收購餓了么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在公開信中表述的那樣:無論是傳統的餐飲外賣,還是方興未艾的新零售,目前的市場滲透率仍然非常低。“未來的趨勢將是新零售和餐飲外賣的協同作戰。”
當前,餐飲外賣占據了即時配送行業近7成的業務量。要實現協同作戰,意味著主要平臺將引導用戶的配送需求,從外賣擴展到水果、生鮮、藥物、日用品等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
對于這一點,餓了么在2017年年會時就提出,將打造“30分鐘便利生活圈”。餓了么的競爭對手美團外賣,2017年也上線“跑腿代購”業務,服務門類包括酒水、藥品和日用品等。
外賣平臺構建的即時配送網絡,正是新零售體系所急需的。無論是阿里旗下盒馬鮮生的“半小時達”,還是天貓超市的“一小時達”,都離不開線下物流能力的支撐。
智慧物流平臺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表示:“過去,大家覺得物流市場的限時達已經很快了。現在新零售催生了一大批即時物流,都是小時級,甚至分鐘級的送達。”
瞄準“宅”和“忙” 吸引眾多“玩家”競逐
招商證券的報告指出,即時配送的興起,背后有“宅”“忙”兩大驅動因素。前者指相當多的年輕人社交生活逐漸轉到移動平臺,外出需求減弱。后者指白領人群由于工作節奏緊張,樂于嘗試外賣和生鮮食材配送。
“即時配送的服務范圍一般是3到5公里。寄件人和配送員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實時對接,像網約車一樣就近提供服務。這是即時配送在物流業態上的革新之處。”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方璽說。
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超過56億單,2017年和2018年訂單量預計分別為89億單和124億單,同比分別增長59%和39%,明顯高于同期的快遞行業。
迅猛發展的即時配送,吸引了諸多“玩家”的進入。目前,主要的“玩家”分為三派:
電商系。在投入阿里懷抱前,餓了么旗下的蜂鳥配送,宣稱注冊的配送員達到300萬人。與美團外賣配送和京東體系的達達一起,構成了即時配送行業的第一陣營。
快遞系。順豐最新公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該公司切入同城即時配送領域,當年實現營業收入3.66億元。
獨立第三方,包括創業公司閃送、UU跑腿等。
痛點仍不少 行業監管需跟進
雖然前景向好、增長迅猛,但即時配送行業目前尚處于發展初期,仍有不少痛點待解。最明顯的,就是為追求更好的客戶體驗,即時配送強調“快”。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問題,比如頻頻出現的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行為。
配送員為何頻頻違章?這和主要平臺的運行機制有關。餓了么配送員于師傅告訴記者,白天送一單外賣可掙6元錢。如果趕時間出現交通違章,交警抓到一般會批評教育,屢次再犯罰款50元。可如果超時引起客戶投訴,情節嚴重時會罰款500元。
其次是行業監管問題。目前,快遞行業由郵政部門負責監管,但即時配送行業并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快遞和即時配送的邊界日益模糊,在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下,需對即時配送的監管盡快提上日程。(記者 何欣榮 王默玲)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