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09 09:26:01 中國醫藥報

日前,在國家郵政局召開的2018年第五次局長辦公會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提出,要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冷鏈、醫藥等高附加值業務。
近年來,醫藥物流領域競爭日趨激烈,中國郵政、順豐、京東、DHL(德國敦豪航空貨運公司)等第三方物流相繼介入藥品配送業務,醫藥流通企業獨占江湖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不過,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解奕炯表示,醫藥流通具有特殊性,第三方物流加入,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也會面臨不小挑戰。
醫藥物流生態改變
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了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準行政審批事項,明確符合標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即可進行醫藥配送。醫藥領域大門正式向第三方物流打開。
2017年2月9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推動藥品流通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培育大型現代藥品流通骨干企業。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為補充的城鄉藥品流通網絡。
同一時期,國家推行“兩票制”,以減少藥品流通環節,解決藥價虛高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政策疊加,直接導致醫藥流通領域生態改變——行業兼并重組迎來高潮,龍頭企業直接受益,第三方物流或成為比肩藥品經銷商、配送商的第三股勢力。
事實上,上述政策出臺之前,醫藥物流這塊蛋糕就已受到大型物流企業的青睞。無論是中國郵政還是順豐,都通過收購當地醫藥公司或與當地有GSP資質的商業公司合作,“跨界”配送藥品。
中國郵政是最早加入醫藥配送領域的物流機構之一。2006年,寧夏實施藥品招標采購“三統一”政策,其藥品配送便指定由寧夏郵政中郵物流公司和寧夏醫藥集團總公司承擔。隨后幾年,中國郵政又相繼在甘肅、內蒙古、安徽等地“試水”藥品配送。
自2014年起,順豐先后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部和冷運事業部,今年2月其旗下順豐醫藥供應鏈有限公司又與怡康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擬成立西北醫藥供應鏈合資公司;2017年8月,DHL與上海醫藥達成戰略合作;今年4月8日,京東醫藥物流與安徽華源醫藥在安徽太和華源物流園區簽署醫藥云倉合作協議。
業外企業“加盟”釋放了醫藥物流供給,刺激該領域規模快速增長。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藥物流分會最新公布的《2017年中國醫藥物流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達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按照每年8%的增長速度計算,預計到2020年,中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萬億元。
“物流行業正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這是政策導向的結果,也是大勢所趨。”解奕炯表示,如果說此前物流行業是通過普通產品的配送實現數量增長的話,那么下一階段,應該是發展冷鏈運輸、藥品配送等高質量配送。
激活藥品配送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加入,醫藥流通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對原有醫藥配送企業的擔憂:第三方物流企業涌入,無疑將對原有醫藥配送企業產生巨大沖擊。
目前,國內醫藥流通行業除國藥、華潤、上藥、九州通4家龍頭企業外,其余絕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中小型企業資金力量薄弱,很難建立起強大的醫藥物流服務體系,不得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托管。
實際上,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醫藥配送,無論是配送時效、覆蓋范圍,還是物流運作效率,均有著傳統醫藥流通企業不能比擬的優勢。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華氏大藥房副總經理區政強坦言,目前中國郵政的網絡優勢在國內無人能望其項背。尤其是一些農村、鄉鎮地區的藥品配送,即使是配送范圍覆蓋全國的四大龍頭企業,有時候也還得與中國郵政合作才能完成。
在解奕炯看來,傳統醫藥物流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相互碰撞,能夠為醫藥物流領域帶來新活力,有利于促進行業兼并重組。但傳統醫藥物流企業必須創新發展,才能適應市場需求。
區政強認為,第三方物流加入藥品配送,不但可以帶動傳統醫藥配送企業提質、增效、降費,還能幫助他們實現全國配送,做大市場。
專業競爭悄然進行
有專家認為,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入局對大的醫藥流通企業的沖擊力尚有限。因為像順豐、郵政這樣的“跨界”企業,受制于專業化能力不足問題,在硬件設施、管理系統以及專業人才方面均面臨挑戰。
事實上,在第三方物流努力開拓醫藥配送業務的同時,傳統行業巨頭們也在深耕細作:國藥、上海醫藥、九州通等加速布局基層市場,發力打通藥品配送“最后一公里”,以期形成較高的行業壁壘。
解奕炯提醒,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必須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的相關要求,如儲存、運輸冷藏、冷凍藥品應當配備與其經營規模和品種相適應的冷庫;要有用于冷庫溫度自動監測、顯示、記錄、調控、報警的設備等。
第三方物流企業顯然已開始在專業化方面發力。目前,順豐醫藥已取得GSP認證及第三方物流許可,并規劃建設7個自營醫藥倉,其中4個已經落地;京東醫藥物流已在山東、湖南、河北、安徽等地開展業務,與國藥集團、紅運堂、華濰藥業、福康藥業、廣林藥業合作,可提供符合GSP要求的商品驗收、入庫、存儲、養護、出庫、配送等服務。
但專業化人才缺乏依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一大軟肋。目前醫藥物流人才多集中在傳統醫藥商業企業。業內專家提醒,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想在醫藥流通領域有所斬獲,必須加緊吸納儲備專業人才。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