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29 15:33:11 第一食品網

2018年4月29日早11:15,一架全貨運龍蝦包機順利抵達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從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起飛,50噸來自北極圈深海海域的波士頓龍蝦在“客機腹艙”直接登上海航冷鏈嚴格溫控的冷鏈卡車,迅速被運往北京、上海、昆明等城市,第一時間出現在每個希望享受全球直采健康生鮮的家庭的餐桌上。
伴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零售迅速發展。客單價15美金,年度購買頻次121次,中國城鎮家庭戶均消費生鮮占比超過50%......這一系列數字背后,是國內生鮮市場近年來狂飆突進式的崛起。在消費升級、技術創新與“互聯網+”的影響下,冷鏈物流行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國內冷鏈物流行業“小、亂、散”等問題愈發突出,“行業整體亟待整合升級”,中物聯冷鏈委秦玉鳴秘書長表示。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行業環境,作為在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深耕20余年的領軍企業,海航冷鏈率先提出“商物流”模式,圍繞冷鏈物流供應鏈,打造全程冷鏈增值服務,解決傳統冷鏈行業“斷鏈”問題的同時,整合冷鏈設備、冷鏈科技、冷鏈金融等上下游產業鏈,以智慧物流為核心,為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近日,在亞洲最大創新食品展2018 SIAL CHINA中食展上,海航冷鏈攜其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6大類跨境生鮮產品和自有品牌“異國異品”亮相國際冷鏈館現場,引發行業關注。作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專業、效益最好的國際食品展,中食展匯聚了包括食品、飲料、餐飲供應鏈及國際冷鏈管等涉及食品全產業鏈的優質展商。而國際冷鏈館作為新晉常設展館,搭建起了全球生鮮食品商貿的橋梁。本次展會上,海航冷鏈展示了其完整的“全程增值供應鏈服務”以及來自其“全球跨境生鮮直采基地”的各類生鮮產品,受到來自行業內外的一致肯定。
中物聯冷鏈委秦玉鳴秘書長攜巡展團參觀海航冷鏈中食展展位
“首先,從產品品質來說,我們甄選來自全球的優質生鮮產品,深入海外生產源頭,與當地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海航冷鏈獨有的全球跨境生鮮直采基地網絡。其次,從物流運輸來說,依托海航集團的資源集群優勢,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從產地到終端的一站式服務,從空地聯運到倉運配一體,從90分鐘快速通關到全國分銷體系,再到增值加工和特定包裝等業務,我們能夠真正的形成一個完整的增值服務閉環,為客戶提供最優質和完善的服務。”海航冷鏈副董事長劉原為筆者介紹了海航冷鏈的一套完整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據悉,截至目前為止,海航冷鏈已經在全球14個國家開拓了6類10項產品,獲取5項進出口貿易相關資質,與國內4家主流電商、5家大型商超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業務基本覆蓋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除了生鮮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在冷鏈物流領域,海航冷鏈也形成集冷鏈裝備、冷鏈科技、冷鏈醫藥、冷鏈基金等業務組合矩陣,為客戶提供冷鏈物流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截止目前,海航冷鏈地面運輸網絡已經覆蓋全國除西藏、臺灣外的所有省市和地區,運輸路線800余條,整合車隊規模超3000輛,控制冷庫面積超210000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冷鏈商貿物流供應鏈一體化集成服務商。
要打通供應鏈各環節,智慧物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智慧物流是海航現代物流4.0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流行業發展的大勢所在,被列入十三五規劃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來海航冷鏈在智慧物流領域亦頻頻發力。近日,海航冷鏈與重慶渝北區在京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將圍繞航空物流服務平臺、供應鏈解決方案、大數據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聯動合作,在渝北共同打造物流4.0服務體系,海航冷鏈業務多元和協同發展效應愈發清晰。
海航冷鏈與重慶渝北區戰略合作簽約現場
海航冷鏈劉原副董事長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也是海航集團成立25周年,面對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們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好機會。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海航冷鏈將繼續依托海航集團的資源集群優勢,結合跨境電商及智慧物流,以“全程冷鏈增值供應鏈”為價值核心,啟動“全球跨境生鮮直采基地”建設,打造冷鏈物流行業的國際民族品牌。”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