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05 09:38:11 前瞻產業研究院

一個原本普通的快遞包裹,如何通過人工智能、無人機、綠色包裝等高科技手段,提升消費者的體驗?2018年中國快遞行業(國際)發展大會30日在北京開幕,各種具有“科技范”“綠色范”的快遞新產品集中亮相,秀出當前快遞業的新服務、新理念。
快遞服務解決“最后一百米”痛點
你是否還記得馬路邊寄信用的綠色大郵筒?今后,它將華麗轉身為“小黃筒”。這種“小黃筒”經過改造,消費者可以直接投入需要寄遞的快遞包裹,不需要再等快遞員上門,晚上也依然可以寄快件,滿足“隨時寄”需求,真正實現24小時寄件服務。
今年,我國將鋪設6萬個“小黃筒”。“小黃筒”由中國郵政與中郵速遞易共同研發,通過集約化配送的方式,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物流網點布局,減少快遞員上門取件的等候時間,從而提高快遞的運營效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快遞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快遞量快速增長,從2013年的91.9億件增長至2016年的312.8億件,漲幅達340.4%。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400.6億件。按照我國快遞業務不斷增長態勢,預計到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將近500億件。
2013-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郵政將利用網點資源助力小黃筒的布局,開展“小黃筒”投遞和攬件業務。未來,小黃筒將按照郵政綠筒的路徑推進,主要輻射范圍為小區、商務樓等,實現“一單元一筒”的有效鋪設。
如果你不想去樓下的小區自提柜取快件,可以考慮在自家門口裝一個迷你型的智能快件箱。菜鳥網絡日前推出智能快件箱,消費者和快遞員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實現對收件箱的綁定和管理:快遞員通過小程序掃碼放件,業主通過小程序一鍵開箱取件。快件包裹、外賣、牛奶、生鮮等均可直接投送至家門口,解決了消費者家中無人收件、下樓取件遠等快遞“最后一百米”痛點。
科技創新提升快遞運行效率
可自動乘電梯送件上門的投遞無人車、大件智能分揀機器人、自動識別安檢機、可遠程控制的智能快件箱……在此次展會上,一批快遞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首次全方位向公眾展示,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快遞的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成為快遞企業爭搶的新高地。
在智能倉展示區能看到,一種無人導引的分揀機器人在棋盤格一樣的分揀場地里往返穿梭,通過識別每個隔口的二維碼,迅速而準確無誤地分揀著快件。這種機器人分揀效率超過5倍人工,還具備自動避障、智能排隊、自行充電等許多功能。
用于快件配送的無人車與無人機也在展會上亮相。無人車可以根據目的地進行自主路徑規劃、規避障礙物,還可與小區電梯后臺對接、自動乘坐電梯,實現門到門無人智能配送,客戶只需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寄件和取件。目前,已有不少快遞企業應用無人機向偏遠山區、農村等地投送快件。在展會現場,多家快遞企業展示了不同型號的無人機。
綠色發展成為行業共識
國家郵政局等十部門去年聯合發布了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源頭治理,增加綠色快遞服務產品供給,提高快遞業包裝領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裝耗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在快遞服務展區看到,各參展企業都帶來了自家最新的綠色包裝產品,一拉即開的免膠帶紙箱、節省紙張的電子面單以及貫穿物流全過程的無紙化操作等。從商品打包、倉儲、運輸到配送,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快遞業的全鏈條,成為行業共識。
在循環利用方面,順豐、蘇寧、京東均投入使用了循環箱,顧客取貨后、配送員回收這些包裝箱,再重新投入循環使用。在可降解方面,全生物降解的包裝廢棄物在堆肥條件下,3至6個月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企業要強化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快綠色包材的推廣使用步伐,尤其要大幅降低膠帶和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積極探索包裝回收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