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06 10:39:40 中國青年報

日前,在第二屆中國智慧物流科技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朱玉感慨道,“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春天來了!”他提到,智慧物流已經成為互聯網+高效物流的核心要點,物流行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被頻頻提起的“智慧物流”,在順豐科技有限公司大數據算法與策略部總監金晶看來,是一種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智慧技術化的手段來降低成本、提高整個物流體系效率和客戶滿意度的技術。
物流業科技助能、智慧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在信息技術變革時代,企業如何利用科技更好地為物流行業賦能?當智慧物流發展進入加速期,那些亟待解決的行業痛點,已成為行業專家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難題。
共享是智能物流的未來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中心副主任于鳳霞認為,智慧物流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共享。
數據顯示,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從2013年的18%,到今年第一季度降至15%以內。但這個比例仍低于國際先進水平。如何降本增效成為物流行業的一大難題。
對此,于鳳霞提出用共享經濟的方式來發展物流、降低成本,實現物流業轉型升級——即共享物流。例如最為典型的物流資源共享模式車貨匹配和物流眾包模式等,都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物流基礎設施的共享和技術裝備資源的共享等實現共享物流。
城配物流是共享物流理念付諸實踐的行業實例。曾經傳統的城配物流主要以“車隊模式”為主,每個車隊大概有二三十位司機配送貨物。云鳥科技CEO韓毅介紹,大概3年前,團隊開始嘗試用共享模式來解決配送問題,利用科技試驗如何將貨車、司機在城市范圍內充分結合和利用。
此外,智慧物流向智慧供應鏈層面進行延伸是另一趨勢。
朱玉表示,智慧物流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一體化的運作,把市場、行業、企業和個人真正連接在一起,實現智能化管理與生活。以順豐為例,順豐在末端打造“數字化小哥”,規劃配送路徑,運用算法,讓配送小哥對接收件客戶加強了解。在中轉環節運用大量機器人以及自動化裝置,減少重復性操作,降低工作強度。
處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變革的時代,物流業作為供應鏈的一部分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商企業未來應該向技術型企業轉型,依靠技術才能應對我們瞬息萬變的世界。”朱玉說。
智慧物流時代挑戰依舊
專家預測,隨著科技的日益成熟和政策的催化,2018年,智慧物流有望進入加速普及和推廣期。但在智慧物流的推進過程中,企業仍面臨許多困難。
金晶認為,數據的準備對于智慧物流的發展至關重要,“整體上來說中國物流行業缺乏科技感,公司積累的數據量雖然很大,但這些數據更多是存在于一些報表之中,其形態不足以支撐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應用。”
同時,“技術與應用場景的結合與落地也是智慧物流面臨的巨大挑戰。”金晶指出,物流企業利用科學技術進行物流場景創新的同時,這些創新技術是否能真正得到末端運輸隊伍的落實與反饋,尚值得思考。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配送越來越受到行業從業者的青睞。專門從事城配物流的云鳥科技面臨的一個難題是倉庫距離。“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大倉庫搬得離市區越來越遠,極大拉升城市配送半徑,很多物資不得不從很遠的倉庫往里運,從而嚴重影響了配送效率。”韓毅說。
“另一大挑戰是由于人們‘越來越懶’,導致前端市場更零碎。”韓毅解釋道,原來去一個商店,下樓走五六百米就覺得很近了,今天走四五十米就覺得遠。商業的運營半徑越來越小,頻效越來越高,離消費者越來越近,這個趨勢不可逆轉,這對整個物流成本的影響非常大。
值得關注的是,物流行業的發展使得人們逐漸開始關注隱私問題。這也是企業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智慧物流如何借科技東風
物流行業如何乘上人工智能的風口?
金晶認為,數據是智慧物流精確化運營的基礎,也是智能決策的先決條件。在智慧物流時代,數據收集要越來越精準,“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收集核心數據,還要收集更精細化的數據”,有了這些數據才能做規律性的分析,了解到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才能做到最優化的商業決策,也就是所謂的“智能決策”。
韓毅認為,應制訂良好的倉配交接方案,提高倉配裝卸和尋找的智能化水平,節約配送時間成本。同時利用計算機智能排線,規劃合理配貨路線。利用智能箱夜間收貨,使得收貨窗口期更加確定。“科技會改變行為,當運力變得像自來水一樣隨處可用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配送效率分配,在動態計算下隨時調配。”韓毅說。
目前,不少企業都在嘗試用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期望通過人工智能解決倉庫路徑優化、智能規劃倉儲等問題。從京東推出的無人倉、無人機到阿里巴巴的智能配送倉儲建設,一系列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物流行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使智慧物流成為了物流發展的新路徑。2017年,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從政策層面支持發展智慧物流,推進產業升級。
對此,朱玉特別強調,物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他提出,創新的關鍵點在于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發展機遇,推動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些新興技術的融合,驅動技術改造、模式創新以及產業的轉型升級。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