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15 23:24:35 中國水運報

6月14日,記者從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沖刺期。為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家戰略目標,切實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近年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上海制定政策,優化環境,在夯實基礎的同時,以高質量發展為抓手,綠色、高效、智慧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在形成。
多方入手打牢地基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好比建高樓,首先第一步,地基要打牢。”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說。
近年來,上海海空國際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上海港成為中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世界首位,港口集疏運結構不斷優化,集裝箱水水中轉率達46.7%。郵輪碼頭及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港。
為了實現第一個目標,上海將重點實施以下工程:完成洋山四期工程后續工作,加快啟動小洋山北側支線碼頭建設,為江海聯運、提升水水中轉比例提供有利支;加快推進外高橋港區八期工程建設,為外環線內相關碼頭調整做準備,推動蘆潮港鐵路中心站提高利用率;推進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后續工程建設,優化完善綜合交通和口岸配套設施。
優化完善樞紐港集疏運體系。推進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推動長江口大型船舶超寬交會常態化運行;推進外高橋內河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和大蘆線二期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推進滬通鐵路南通至安亭段建設,力爭滬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開工,推進鐵路進外高橋港區;優化完善外高橋港區周邊路網,建設郊環北部越江通道工程,建設臨港集卡服務中心。
此外,上海將盡早啟動外高橋八期建設,落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倡議,到2020年建成以智慧高效的集裝箱樞紐港、品質領先的航空樞紐港、國際一流的郵輪母港等為特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航運運營中心,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4200萬TEU。
不斷提升航運軟實力
基礎彰顯實力,服務激活發展動能。
如今,航運服務業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國際性、國家級航運功能性機構云集上海。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集裝箱運價指數成為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風向標。上海海事仲裁案件數量全國占比高達90%,上海海事法院著力打造國際海事司法中心。船舶和貨運險保費收入全國占比25%,其中船舶險保費收入全國占比達44%。郵輪產業鏈逐步完善,上海中船國際郵輪產業園、40余家郵輪公司落戶寶山。
為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上海將打造航運金融產業集聚區,深化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建設,吸引航運服務功能性機構落戶;打造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促進航空要素集聚和交易;建設吳淞口郵輪總部基地,豐富郵輪商業服務,打造郵輪物資配送中心。推動船用保稅油許可制度創新,完善國際船舶登記服務,建成洋山國際船員服務中心。建設國際海事司法中心,推進航運仲裁信息化服務。深化航運保險注冊制改革,拓展航運保險指數功能,發布航運保險純風險損失表。完善融資租賃登記、查詢和配套司法配套服務,協調解決融資租賃飛機實際入區問題。打造“上海航運指數”品牌,發展航運金融衍生品業務。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運智庫,加強國際間協同創新。
據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謝峰介紹,上海還將推動港航業審批制度改革,在浦東新區試點開展港航業審批改革方案,重點做好港口經營業務審批實施告知承諾。同時,還將進一步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力爭取消或調整一批港航業審批事項,優化審批制度流程;優化口岸監管模式和服務環境。推進“大并聯”,實行報關報檢“并聯”、通關與物流作業“并聯”;完善和規范口岸收費,簡化單證辦理;規范港口收費,努力降低港口物流成本;進一步完善口岸信息共享機制,大力推進設備交接單和提貨單電子化。
“染綠”為航運中心提檔升級
綠色航運穩步推進,全面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質量。
上海港率先實施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第一階段工作,包括: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實現港區作業零排放;吳淞郵輪港一期、洋山冠東碼頭的高壓岸電設施建成投用;港區內LNG集卡替代、輪胎吊油電混合動力改造率均達70%以上;機場機坪引導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車;港口業務實現一站式集中受理,綜合物流信息平臺、港航大數據平臺發展迅速,等等。
上海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綠色港口建設。新一輪綠色港口三年行動計劃即將出臺,上海將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鼓勵集裝箱運輸棄陸走水,并推動長三角地區集卡新能源替代和集卡環保標準的提升;實現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鼓勵發展清潔能源,力爭港口內集卡盡早實現全面“油改氣”改裝,通過限制作業量來取締違法作業碼頭;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到2020年,爭取上海市50%以上的已建集裝箱、郵輪等碼頭具備向船舶供應岸電的能力。研究靠港船舶強制使用岸電措施,逐步提高岸電使用率。
此外,上海市將編制實施新一輪《綠色港口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管控措施,加快岸電設施推廣和應用,推廣LNG動力內河船舶應用,提高港區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能源使用率,全面落實港口、船舶污染物的規范接收處置,推動內河全面實施生活垃圾、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免費接收機制。
“智慧”筑起航運新高地
智慧港口,實現智慧航運第一步。
記者從上港集團獲悉,到今年5月底,洋山四期總共作業干線船舶近200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50萬TEU,最高單船橋吊平均效率達到39.88自然箱/小時。至6月末將有13臺橋吊、70臺軌道吊、80臺AGV投入生產,最終將形成26臺橋吊、120臺軌道吊和130臺AGV的規模,將達到630萬TEU的能力。
如今,上港集團正在打造智慧港口,將圍繞“3E”的戰略目標進行。首先是港口運營上卓越(Excel),其次是在生態圈構建上開放(Extend),再次是在可持續的創新業務上拓展(Explore)。為了做到“3E”級,將圍繞“五個化”:碼頭智能化、海運物流協同化、國際貿易便利化和金融場景普及化、數據服務創新化展開。
據上海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將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打造長江口深水航道E航海示范區。上海將建設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臺和長江集裝箱江海聯運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完善集卡預約平臺功能,全面推行港口業務網上受理,推進集裝箱設備交接單、提貨單電子化。
港航協同共建長三角
上海港60%的集裝箱貨源來自長三角地區。2017年,浙滬兩地簽署合作備忘錄,上港集團將與浙江省海港集團加強戰略合作,全面加快小洋山開發建設;同時上港集團與江蘇省港口集團與中遠海運集團三方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三方將在長期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17年7月21日,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和支持下,上港集團聯合沿江13家港航企業成立了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主要目標是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部署,推進整個長江港航資源優化配置和協同發展。
據上港集團總裁嚴俊介紹,目前,上港集團正抓緊落實浙滬兩地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成立合資公司,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岸線聯動開發。同時加快落實與江蘇港口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三方簽署的《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積極推進與江蘇沿江沿海港口的資本合作和業務合作,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影響力和服務能級。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