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1 14:08:06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長期以來,醫療企業在物流管理和運作上一直沿襲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思路,很多企業擁有自己獨立的倉庫、車輛、設施設備、管理人員等。但隨著我國醫療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及專業化分工趨勢加劇,第三方醫療物流逐漸得到業內外的普遍重視,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第三方醫療物流方興未艾
目前我國的第三方醫療物流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發展勢頭強勁,第三方醫療物流的運營主體已經形成,并呈現迅速壯大之勢。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供應鏈管理的逐步成熟,以大型第三方醫療物流企業為主體和龍頭的集成化物流將會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方醫療物流企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完全社會化的第三方醫療物流企業,一類是部分社會化的第三方醫療物流企業。
二、第三方醫療物流面臨阻礙
行業標準不清晰、政策法規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下、物流人才缺乏、供應鏈不協調、冷鏈溫控難把控、不可追溯等因素,都影響著第三方醫療物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信息化、智慧化進程勢不可擋
隨著全球化趨勢發展,信息化、智慧化是企業能否成功擴張、降低管理成本的關鍵因素,也是更好、更快地響應客戶的最基本支持。作為聯系整個產業鏈的紐帶,第三方醫療物流企業比其他企業更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在我國,第三方醫療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大多第三方醫療物流企業沒有運用物流信息系統,信息缺乏相互鏈接和共享,達不到物流運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建立現代化的與GSP規范要求相符的信息管理系統,來降低差錯率、提高勞動效率以實現向自動化、高效化物流的轉型。
三、鴻裕供應鏈,開辟第三方醫療物流新方向
(1)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合規的供應鏈服務
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多弗曾在20年前預言,“未來的競爭不是個體或組織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如今,這一預言正變成現實。
據悉,根據歐美國家的研究,一個企業如果只是簡單地以第三方物流替代自營物流,借助第三方的規模效應和營運特點,可節約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的網絡優勢進行資源整合,部分改進原有物流流程,可節約成本5%至10%;如果通過第三方物流根據需要對物流流程進行重組,使第三方物流延伸至整個供應鏈,可取得10%至20%的成本節約。
鴻裕公司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多層次的供應鏈解決方案,通過供應鏈的整合與升級,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市場需求。
(2)打造現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物流服務體系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并且伴隨著“兩票制”政策的推進,醫療流通模式會發生變革,現代醫療物流也將改革轉型。
其中,集中度、專業化、社會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運作方式也將從單點向一體化網絡(集中采購、庫存共享、多倉運作、轉接力配送、跨區域配送)轉變。
而鴻裕公司聚集了眾多生命科學和醫療供應鏈領域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士,集跨國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本土運作經驗為一體,采用先進的物流及信息管理理念和技術,不斷自主研發和引進智能化與自動化軟硬件,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精細專業的供應鏈服務。
(3)綠色物流,社會責任
鴻裕公司始終堅持把綠色物流作為企業發展的使命。為了符合低碳、環保的理念,我們對客戶的冷鏈運輸進行分析優化,優先使用冷藏專車多點配送,并設計可回收利用的冷鏈保溫箱,很大程度減少一次性泡沫保溫箱的使用,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幫助客戶回收產品的塑料包裝盒,將其回收再利用,既為客戶降低了生產成本,又避免了環境污染。
關于鴻裕供應鏈
鴻裕供應鏈專注于生命科學及健康領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精細專業的供應鏈服務,不僅為客戶提供GSP認證的多溫區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專業服務,而且根據客戶不同特點和需求,提供多層次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和靈活的個性化服務,包括供應鏈分析/優化、GSP合規、物流信息系統對接和優化、特殊生物制品的進口等。 鴻裕供應鏈集中了眾多生命科學和醫療供應鏈領域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士,集跨國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本土運作經驗為一體,不斷采用先進的物流及信息管理理念和技術,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合規的供應鏈服務,致力成為生命科學及健康領域的優質商業戰略合作伙伴和服務提供商。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