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6 10:15:23 木枝君公眾號

《吶喊》又名稱《尖叫》 ,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的作品。
最近深圳一家供應鏈企業年富公司的遭遇深深地震撼了同行,事件發生之突然,發酵之迅速,股東決裂之決絕令人震驚。
年富,多年位居深圳百強企業榜,深圳進出口百強,2017年被一個連續四年虧損的中小板企業看上,雙方達成并購,年富貢獻營收讓這家生產小電機的虧損企業,在2017年年報實現了2399%的增長,不足一年,上市公司突然發公告說自己被欺詐,供應鏈客戶上門維權反稱被上市公司欺詐,接著銀行帳戶的凍結,年富高層被控制,一地雞毛,不由悲從中來。
以下談一點個人對這個行業的粗淺理解:
一、一個年輕的,存在20多年,但沒有身份證(行業代碼)的行業
深圳,是現代供應鏈商業模式的發源地,是第一個把物流作為支柱產業的城市,這個行業發展至今可謂跌宕起伏。
各種供應鏈企業,從最開始的深港兩地貨代開始,從相互同質化的競爭,到逐步細分到不同行業進行深耕服務,服務擴展到全國,最后友商協同,形成一個特色行業,這與深圳政府的開明、政策開放透明,珠三角市場的縱深度與自由競爭,深圳銀行業的積極支持都有相當大關系。
這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年輕到2017年10月他們才有一個行業代碼——“L門類72大類商務服務業722中類7224小類”,這個干了20多年,一個沒有行業財務模型的行業,各家銀行和評級機構是套用“物流倉儲”或“零售批發”的模型。
二、供應鏈是一種以“協作”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看起來做是是“輕資產”服務,其實這個行業絕對是“重資產行業”,重在人力資源的密集,資金結算的密集。
重資產,從財務指標上,大家理解的是固定資產,像廠房、建筑、機器設備等,供應鏈行業很特殊,商業模式是協同上下游企業,承接的是核心企業的非核心業務外包(這些是需要“人”來服務的),所以,供應鏈企業往往喜歡不置備傳統重資產(比如汽車、倉庫、物流設備等),注重租賃整合資源;
自由競爭下成長起來的供應鏈企業,從來不浪費資源去配置不能流動的資產(比如倉庫)擅長“整合”,去承攬一個復雜的深入到貿易多個環節的業務,供應分工環節大家都有生意做,比如物流貨運,其實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份但一個技術含量低的環節,大多采取“管理物流”的方式,交付給專業的物流企業來承運。所以不必要花錢買車養司機,不必要購置倉庫(因為客戶多樣化,倉庫要求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由于深入了貿易環節,為了控制風險,供應鏈公司通常會控制貨物交付,掌握貨權,并進行資金流結算,其實,這才是供應鏈公司最重的環節:要么握著貨,要么握著錢!
從財務報表上體現就是,雖然做的是居間服務,但擁有大量應收帳款和庫存,交易流水相當大。
誰說這個行業“輕”,這個行業才是真正的“重資產”,誰說“錢”不重?
三、重在“錢”和“貨”的模式,剛好是這輪去杠桿的重點打擊對象
這種重在“錢”和“貨”的模式,剛好是這輪去杠桿的重點打擊對象。像深圳供應鏈龍頭企業怡亞通,年前一直就有多個自媒體人用純財務指標,斷章取義其財務報表,這種對財務指標的理解,如果是一個生產制造業角度解析是對的,但套用在一個流量服務型公司,用靜態指標去指責他,不是站在理解供應鏈企業的生態與模式內容的角度,確實是非常具迷惑和誤導。
其實,詳細分析數據來反駁是很枯燥的,容易各執一詞,咱老百姓只需要從“常識”角度問一問自己:
開篇提到這家被股東決裂,被媒體哄笑,被供應商擠兌而陷入休克的年富公司,一家注冊資本僅有1.5億未上市的供應鏈公司,深圳銀行就給了他40億的授信,其他上市供應鏈公司授信額度該是他的多少倍?
供應鏈企業的財務指標,連續二十年都是這樣,深圳的銀行會讀不懂嗎?一年讀不懂,兩年讀不懂,二十年都讀不懂,可能嗎?
問:過去十年供應鏈公司有沒有過度擴張?答:有!
問:這一輪去杠桿,供應鏈公司有沒有問題?答:有!
請道德高尚尋找真相的專家自媒體人拔劍四顧一下,哪家民營實體在過去的十年中沒有抓緊時間擴張,“給點陽光就燦爛”,而現在,哪家實體企業在這樣的政策急剎車下,沒有資金拮據,沒有疲于奔命?
這都是真相,只是大家各自心目中有各自自己的真相。
四、供應鏈企業是金融機構的創新橋梁,也是鏈接金融機構與大量實體企業的橋梁
2017年,深圳供應鏈服務企業累計實現進出口額703.1億美元,占全市總進出口額的17%。這些直到現在還顯得草根的民營企業,他們對深圳這塊創新之地有多大貢獻不敢說,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一直充當創新的試驗者,他們愿意趟過一灘迷池,愿意做創新試驗田的那個肉搏的小白鼠。(哪個民企活到今天不是用肉搏?)
舉個例子,供應鏈公司貿易工具用得多,往往是銀行的“產品實驗室”(總行出任何一款貿易結算工具,深圳分行產品部第一個找供應鏈公司試,因為鏈接的各種商業形態的企業多,只要這種供應鏈公司能用,這種金融產品就能干下去,回去寫材料報告總行,供應鏈公司說不好推,原因是什么1、2、3……也回去寫報告,說經過實現多家企業調研,企業普遍反映……其實就是一家供應鏈公司就能說出多個企業的觀點)
貿易真實,經得起穿透審查(深圳幾家著名的供應鏈公司,長期以來堅持真實貿易背景為基礎,經得起總行調研審查,這也是這些供應鏈公司能夠渡過2008-2009年經濟危機,2010-2014年虛假保稅貿易的打擊的仍舊保持健康穩健增長的原因。)
補充一句,貿易真實,這一點坦白講是很佩服的,2008年-2014年,這些供應鏈公司是最有機會搞資金流套現,拿出來搞房地產,放貸的,賺上天文數字的錢的,但居!然!深圳這幾家供應鏈公司都堅持了很苦逼的長期在實體企業中去做供應鏈管理運營,收取那點“精工細作”的“服務費”,這種堅持搞苦逼實體企業服務的公司現在“人艱要拆”,想想真是的諷刺!
五、供應鏈公司是“燒錢”的公司嗎
供應鏈公司普遍流量大,但毛利率低,這是不是燒錢,我們先問問自己:
“燒錢”是啥意思,就是“你自己不賺錢,還不讓人家賺錢”。
打車的燒錢,共享單車燒錢,送外賣的也燒錢,京東燒過錢,亞馬遜也燒過………這些b2c公司,燒錢就有流量;
供應鏈公司,做的是”企業間服務生意",你試試給每個企業發50塊錢讓人家注冊你的APP試試,“企業”不是“消費個體”,可以沖動迅速決策,老板想注冊你的APP,也不會親自來,他會派他的財務來弄清楚:“喂,你到底想干什么?”,財務會帶著采購班子來……你怎么燒錢?燒給誰?
一個賣快消日用品的b2b公司,拿錢賣貨,賣貨結款的,燒什么錢,就是賣的越多,規模越大,越需要流動鋪底資金而已;
供應鏈企業發展到今天,是做平臺運營,堅持有償服務,不靠補貼獲取流量,多年來連續盈利,有這樣“燒錢”的公司?
有20年持續燒錢還存在的行業?在深圳?
六、持續現金流為負的公司
前面說了,這些供應鏈公司有沒有過度擴張,肯定有,但反過來,是不是該看看大家認為的反向指標意味著什么。
比如怡亞通,連續多年負現金流擴張,連續幾年100多億負現金流,銀行政策一收緊,你叫他收縮,居然真給你辦到了,2017年現金流轉正,今年一季度也轉正(說明他在這樣惡劣的調控下通過了現金流壓力測試)。
這種情況在制造業,早死了100回了吧。也印證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他們只能品牌拉力強流動性好的廠家做生意,雖然庫存應收帳款都很高,但資產流動性足夠,你們要我還錢,大不了虧了利潤賣了貨還你唄。
A股市場上有幾家公司可以馬上賣了貨還錢的?
七、服務業和產業工人
國家強大了,開始有“國運”之說,這些年國家是怎樣強大起來的,30年,對一代人來說很長,對歷史來說,很短。
貿易戰,打,怕嗎?也許在廟堂的學者們怕,老百姓怕嗎?我覺得不怕,為什么,因為“天干不餓手藝人”。
什么叫手藝人,就是有一技之長的人。
前30年,珠三角聚集了世界上最大規模各種工廠,各種產業工人,多少輪經濟周期,起起落落,這些手藝人都還在,不僅在,而且在進步,在迭代,從模仿到自主創新,到自主制造。
中國制造,難道造原子彈才叫“中國制造”嗎?不,造馬桶的,造電飯煲的,造紅木家具的,造淋浴噴頭的,造燈具廚具的……都是中國制造的組成部份。我們不懂什么宏觀分析,不懂什么國家博弈,我們只知道: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有3-5億訓練有素的持續迭代產業工人,工廠遷到哪里都不怕。
供應鏈行業做了什么,也許他們也沒做啥也不起民的事情的,他們培訓了“服務行業的產業工人”,培訓了一些同時懂得商務、物流、國內結算、國際貿易、能管理毛細血管倉儲、能做城市統倉統配,能到五六線城市進行產品動銷,能將食品安全和用品安全的產品,用貿易的方式向1-6級城市進行銷售執行的人們,他們是默默成長起來的另外一塊重要的服務業的產業工人,他們的存在,迭代,進化,無論對企業的成長還是國家的成長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
寫到這里,有點難過,寫不下去了……
深圳供應鏈行業這些公司之所能引起巨大爭議,個人認為,可能是本質上他并不是一個乏善可陳“爛公司”,一個爛公司是沒有媒體吸引力的,這種財務指標和動態指標可以作各種解讀的公司,才具備輿論爆點,吸引道德感爆棚和正義感爆棚的人們來解讀,不過這年頭,“單維度解讀”是精彩的,“多維度回復”是沒人看的。
這是個泛娛樂時代,每個層次有人們都有自己的娛樂方式,如果說“抖音”是小鎮年青人的釋壓方式,對某個上市公司轟炸式解讀,是“人生是一場康波”的A股中產階級的“抖音”。
40多年前文革貼大字報是以“自由”的名義來揭發(現在叫“披露”),有時候看朋友圈,在想,我們熱愛的“自由”是什么,其實我們熱愛的是在群眾運動中喪失獨立性,因為我們得到一種“新自由”,一種無愧無疚地去恨、去譏諷、去嘲笑、去曲解、去凌辱的自由,特別是經濟不好的時候。
祝所有A股不算太爛的民營實體企業能渡過這場“人生的康波”,活著就好,祝大家幸福。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