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7 10:42:53 國際船舶網

當前全球的熱門航線有哪些?哪種類型的船舶投放在這些航線上最為經濟?一份基于大數據得出的全球集裝箱熱門航線和船型分析報告,或許能給業界帶來參考。
“新馬印地區到福建沿海的航線上,10000TEU以上型船舶對應的績效較高,但這類船舶的運力投放量卻不高,船東可以考慮將這類船型投放到該航線上。加勒比海-環地中海航線上,績效較高的6000-6999TEU、5000-5999TEU型船舶,對應的船舶投放量也較低,建議船東調整運力投放。”
近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航大數據實驗室發布了一份名為《基于大數據 全球集裝箱熱門航線、船型分析》的報告,在綜合大數據分析后,給出了上述建議。
該報告以2017年數據為基礎,先將全球劃分為31個區域,再對31個區域相互之間往來的船舶,按不同的組合定義為不同的航線進行分析研究,當遇到某些航線上并不存在船舶運力時則剔除,最終實際有船舶往來的航線共334條。
同時,對主要類型集裝箱船進行分類,根據每種船型在各航線上運營的具體情況,綜合計算得到對應的績效指標。該指標考慮到船舶繁忙程度、新投入船舶比例、航速、運能等多方面,以衡量某種船型在某條航線上是否熱門。經過大數據分析,最終得出有關船型與航線匹配的建議。
在全球熱門航線方面,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投入集裝箱船舶艘數較多的航線,主要集中在遠東地區以及歐洲地區的近洋航線,其中粵港澳地區與鄰近的新馬印、寧波舟山、環日本海地區、臺灣海峽東部地區、珠三角地區、環黃渤海等區域往來的集裝箱船舶數量較多。
運能增幅較大的地區,則集中在從中國沿海區域出發的航線上,特別是寧波舟山、粵港澳、環渤海、福建沿海等地的航線,運能增幅顯著,亞洲區內市場和遠東-歐洲市場的增速也較快。同時,非洲西南部沿海到波斯灣區域,美洲西部沿海到遠東地區,以及紅海海域、環日本海等地的對外航線,運能規模下降明顯。
具體航線與船舶匹配度方面,通過對334條航線上不同船型的績效分析,從績效指標前20排名的圖中可以看出,較為熱門的有寧波舟山區域分別到環日本海、粵港澳、環加勒比海、新馬印、環地中海等地區之間航行的8000-9999TEU和12000-13999TEU型船。此外,環加勒比海到美國東南沿岸、環日本海、紅海海域等區域的6000-6999TEU、8000-9999TEU型船的績效也較高。4000-4999TEU的偏小船型,在中國南方地區到墨西哥灣、環加勒比海的航線上運營績效較高,船東可以考慮將對應的船型投入對應績效高的航線中。
不過報告還指出,在新馬印地區到福建沿岸的航線上,10000TEU以上型船舶對應績效較高,但實際上船舶運力艘數卻不高,報告建議船東可以考慮將這類船型投放到該航線上來。此外,在對中國—非洲航線上的熱門船型分析發現,5000-5999TEU、16000-17999TEU型船的績效較高,但對應的船舶運力保有量卻并不多,報告建議船東可以考慮將更多此類型船舶投入到中國至非洲航線上。類似的還有加勒比海-環地中海航線上,績效較高的6000-6999TEU、5000-5999TEU型船舶,對應的投放數量也較低。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室主任兼港航大數據實驗室主任徐凱表示:“我們已經通過大數據,計算了全球334條航線的情況,但由于篇幅有限,這份報告中只選取了部分航線。其中,在大型船舶的投放方面,從數據分析來看,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我們希望這個報告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船公司了解可以用大數據優化航線。”
據了解,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航大數據實驗室是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制定的《2015年上海航運中心建設重點任務》之一,被列入《“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規劃》,被評為“2017 年上海市促進現代航運服務業創新示范項目”。
目前,該實驗室已研發搭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微服務私有云平臺,有效支撐了分布式存儲和計算環境,存儲了過去6年的船舶軌跡大約650多億條數據。實驗室研究并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港航大數據分析關鍵技術和應用方案,面向港航業提供大數據咨詢、培訓、戰略規劃、技術方案、技術研發、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增值服務。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