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9 10:15:32 科技訊

小王是成都某某公司的快遞員,他以樸實、熱情的品格服務著每一位客戶。他常說:“干了這份工作,就要認真負責。”無論是天晴下雨他都堅持將快遞及時安全的送到客戶手中。小王近期的困惑或許正是千千萬萬快遞小哥的煩惱,那么快遞小哥真的會面臨失業了嗎?
如今,用于物流的無人配送車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京東、蘇寧、菜鳥、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紛紛展示了自家的無人駕駛產品,以京東為例,無人配送車升級到了第四代,雖然能實現無人配送,但還沒有學會爬樓梯,無法完全取代快遞員。
而目前來看,無人配送車和快遞員更像是一對CP。按照京東集團X事業部自動駕駛中心總經理楊晶的說法,該設備可以和配送員形成互補,讓人的配送效率在機器的協助下增長近十倍。從技術的角度看,處于智能化初期階段的物流車,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快遞小哥們暫時還無需擔心。
當前,以乘用車為主的車企熱衷于自動駕駛,仍需要大量測試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問題讓開發變得謹慎。
近兩年無人駕駛汽車事故頻發,據不完全統計,由于無人駕駛技術的不完善,2015年一共發生7起交通事故,2017年有30起,2018年也已經發生了5起。例如,震驚世界的2018年3月的一起事故,美國一輛Uber無人駕駛SUV將一名女性撞倒。該行人被立即送往當地醫院,但隨后被醫院方面宣告搶救無效死亡。同年5月,美國一輛Waymo無人車與本田轎車相撞造成測試員受傷。
不論是國家監管力度,或是技術水平,無人駕駛汽車的落地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將目光轉到科技公司,就會發現物流車設備在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深度融合后已率先落地。
相關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00億元,未來幾年年均增速將達到20%。基于智慧物流在降本增效上的巨大空間,不少互聯網巨頭都在加快布局。
今年6·18京東、蘇寧兩家同時在北京上線了自家的無人配送車服務。京東配送機器人自主停靠配送點,由雷達+傳感器進行360度環境監測,自動規避道路障礙與往來車輛行人,準確識別紅綠燈信號并做出相應決策,做到了自動化配送的全場景適應。
自動規避道路障礙與往來車輛行人
人臉識別、輸入取貨碼、點擊手機APP鏈接三種方式取貨
7月4日,百度宣布,將與中國最大的商用車智慧服務平臺——獅橋展開深度合作,同時聯合各界開發者與主機廠開發智能駕駛貨車,共同建設干線物流運營解決方案。
同一日,蘇寧物流與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聯合宣布,將加速落地物流自動駕駛技術,在2020年實現末端配送的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和無人配送車的規模化量產。
7月6日,京東企業購和德邦快遞舉行合作簽約儀式,德邦快遞將依托京東智慧采購體系展開低值易耗品采購、定制化集中采購等系列合作,通過引入京東的基礎設施管理經驗和技術及服務實現德邦快遞的“降本增效”。
此外,菜鳥也不斷推出包括菜鳥無人車、無人機、菜鳥快遞塔、菜鳥驛站智能柜、菜鳥小盒等系列智能黑科技,提供從最后1000米到最后0米的全面解決方案。
早前就有業界人士預測,無人駕駛率先落地的將是場景應用。比如學校、機場、園區等較為封閉的場景之中。在這些地方,運輸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范圍之內,車輛的行駛路線、周圍的環境大都是可控的,發生安全危害比較小,即使發生事故,后果也不會特別嚴重。
因此,就當下的社會需求以及技術水平而言,不難理解,無人駕駛會更傾向于先應用于風險相對較低的物流行業,而且無人駕駛物流車的運用,可以提升物流企業形象,對于日后的銷售和融資帶來積極的影響。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