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30 10:23:33 中國環保在線

值得注意的是,快遞量幾何級增長的同時,快遞包裝所需的包裝箱、膠帶等物品的消耗量也十分驚人。業內有聲音稱,隨著電商平臺和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快遞包裝廢棄物遠越來越多,并有從城市向農村擴大的趨勢。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共消耗99.22億個包裝箱、169.85萬米膠帶、82.68億個塑料袋;2016年,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而以上數據表明,快遞垃圾開始成為環境治理的一個新難題。
眾所周知,快遞用的塑料袋往往成分比較復雜,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含有有害污染物質,不能重新加工,也不能降解,大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買賣雙方一個為“利”、一個為“美”,快遞包裹經常是里三層外三層,過度包裝甚是可怕。而與之相對應的現實卻是,我國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小于20%,其中紙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圍城態勢更加嚴峻。
一直以來,快遞包裝量過大、回收利用率低下、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快遞過度包裝就飽受詬病。業內人士表示,小小包裝,是折射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面鏡子,粗放式發展的快遞業是時候轉型升級了。
因此,快遞包裝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亟待解決的問題。
源頭減量。從某種程度上,源頭的控制相對末端要容易。相關部門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明確推行商品和快遞包裝的減量要求,包括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要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規范。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曾表示,為源頭減少快遞包裝垃圾,建議推進綠色包裝、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大幅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已經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中端回收。多數快遞包裝最終都會被消費者當作生活垃圾廢棄,而這些東西有的是可回收的,有的是不可回收的。為促進快遞垃圾減量化,應提升全民回收意識,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并出臺必要的鼓勵機制。
關于包裝垃圾回收問題,也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如:日本通過制定并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致力于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
使用綠色包裝。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有效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必須建立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通過明確貨品的包裝技術標準,強制性規定回收包裝廢棄物,從源頭上遏制浪費、降低污染。
當然,快遞“過度包裝”問題涉及包裝材料供應商、電商平臺和商家、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多個主體,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努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