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0-30 13:24:16 億歐網

10月24日晚間,UPS發布了第3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UPS第3季度營收174.4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7.9%;凈利潤15.0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9.0%。
UPS其收入按業務可分為:國內包裹、國際包裹、供應鏈與貨運三大板塊;按地理分布可分為美國國內收入和國際收入兩大類。
第3季度整體穩定
報告顯示,2018年第3季度營收174.4億美元,同比增長7.9%;凈利潤15.0億美元,同比增長19.0%。
2017年第3季度營收161.7億美元,同比增長7%;凈利潤12.6億美元,同比下降0.7%。
2016年第3季度營收14.9億美元,同比增長4.9%;凈利潤12.7億美元。
通過以上數據明顯看出,營收雖有大幅增長,但是凈利潤浮動較大,尤其2018年第3季度遠遠不及2017年第3季度。
UPS穩定的營收主要是在于國際包裹、國內包裹、重貨和供應鏈三分天下,加上自身在國內的強大市場和在全球擁有數百家運轉中心的龐大規模,自有飛機數量就已超越250架。各項優勢均能夠讓UPS在營收上有所突破。
國內市場穩步上升
據報告顯示,2018年Q3主要在國內市場收入104.37億美元,同比增長8.7%;營業利潤9.5億美元,同比下降19.7%。
2017年Q3主要在國內市場收入96億美元,同比增長3.2%;營業利潤11.8億美元,同比下降5.6%。
2016年Q3主要在國內市場收入93億美元,營業利潤為12.5億美元。
通過以上數據明顯看出,國內市場營收增長緩慢,由于對公司解決方案的需求較高,該板塊也帶來了產量提升,公告顯示部分原因是采取了更加嚴格的捕獲方法:質量增長機會,以及在計劃中的養老金支出增加和持續網絡改進的成本降低了營業利潤。
除此之外,UPS強大的航空運輸,使得日均包裹量能夠達到次日達、72小時達的效果,企業to B、to C方面增長態勢強勁,線上+線下零售的結合,也促進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喜好。
國際市場收入增長
據報告顯示,2018年Q3國際市場收入34.8億美元,同比增長3.0%;營業利潤5.3億美元,同比下降11.5%。
2017年Q3國際市場收入33.8億美元,同比增長12.5%;營業利潤6.0億美元,同比增長4.5%。
2016年Q3國際市場收入30億美元,營業利潤為6億美元。
公告顯示營業利潤主要來自貨幣和燃料的逆風,以及與貿易政策變化相關的一些經濟疲軟。但是通過以上數據,明顯看出國際市場營業收入的提升,由于中國的消費者“購全球”意愿逐步增長,中國地區的進口增速要比出口增速快兩倍。
供應鏈與貨運凈利潤同比增長
據報告顯示,2018年Q3供應鏈與貨運營收35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凈利潤2.4億美元,同比增長9.0%。
2017年Q3供應鏈與貨運營收30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凈利潤2.2億美元,同比增長10.0%。
2016年Q3供應鏈與貨運營收26億美元,凈利潤2億美元。
通過以上數據明顯看出,UPS強大的貨運、海關和供應鏈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拓展現有業務的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所帶來的收入。
而且,針對“一帶一路”歐洲市場出口的中國制造企業,UPS于2017年提升了中國至歐洲的優先整箱和拼箱多式聯運鐵路貨運服務,新增了國內包括蘇州、重慶、武漢、長沙四站和德國、波蘭兩個國際站點。今年,還將繼續擴大站點,提高地區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
盡管新興市場預計將出現貨幣逆風,而旺季期間的運營日將減少一個,UPS預計4Q調整后的每股收益將增加約15%,整體趨勢依然向上發展。
對于未來,UPS中國區總裁哈羅德·彼得斯表示,“UPS將利用現有的龐大數據庫,打造更具智慧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物流服務,使物流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在UPS,每年約10億美元用于全球范圍內的科技投資。”加上大數據、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加碼,會使得整個物流進入全新的時代。
再加上我國的快遞巨頭和其他民營快遞企業,也在黑科技的道路上加快腳步進軍國際,打造全球化智慧物流。未來,物流市場競爭強烈,不可預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