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1-02 15:33:38 中國新聞網

近日,《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白皮書(2018年)》發布會在北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舉行,白皮書圍繞供應鏈金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區塊鏈技術如何與供應鏈金融深入契合,助力中小企業的茁壯發展及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
白皮書指出,供應鏈市場的規模近年來備受關注。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凈額,從2005年的3萬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2.6萬億元,增長了4.2倍,但2016年中國商業保理業務量卻僅有5000億元,說明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白皮書提到,據普華永道測算,中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將會保持平穩增長,從2017年到2020年的增速在4.5%至5%左右,到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的產值將會達到約15萬億元人民幣。
白皮書總結了供應鏈金融行業存在的主要五大痛點。一是供應鏈上存在信息孤島,二是核心企業信用不能傳遞,三是缺乏可信的貿易場景,四是履約風險無法有效控制,五是融資難融資貴。
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辦公室副主任張奕卉指出,區塊鏈對于上述供應鏈金融的痛點有相關優勢,且一一對應。白皮書稱,區塊鏈針對供應鏈金融痛點的解決方案包含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傳遞核心企業信用、豐富可信的貿易場景、智能合約防范履約風險、實現融資降本增效。
張奕卉表示,傳統供應鏈金融與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優缺點顯而易見,借助區塊鏈技術,可從之前的一級供應商變成演化到多級供應商的升級。同時,基于加密數據的交易確權,基于存證的交易真實證明,基于共享賬本的信息傳遞,基于智能合約的合約執行,都有望解決行業痛點。
深圳前海聯易融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冀坤表示,供應鏈金融與區塊鏈技術天然契合,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一般只能做到核心企業上面一級供應商和下面一級經銷商,結合區塊鏈技術,能將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穿透到產業鏈的上下多層,并沿著供應鏈上下游傳導到末端,實現債權持有期間流轉、貼現和到期兌付,極大地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真正實現服務實體經濟,普惠小微企業的初衷。
據悉,《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白皮書(2018年)》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前海聯易融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騰訊金融科技牽頭組織編寫,旨在推動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場景的落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