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1-21 09:26:54 萬聯網

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505億件,增長25.8%;業務收入完成6010億元,增長21.2%。持續高速的增長,也促使整個行業快速發展變革。
正在進行的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局長王躍向代表們介紹,快遞行業是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而且也是富含信息化、智慧化、綠色化等先進科技的行業。
在王躍看來,北京市快遞行業目前最大的短板,是市內分揀處理中心和末端快遞服務設施的不足。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區,快遞設施很難落地,各區應該將分揀處理中心和配送站作為便民設施納入建設規劃,加速智能快遞柜在社區和高校布局。
兩會期間,王躍接受了記者專訪,對春節期間快遞是否停運、快遞漲價是否合理、整治“暴力分揀”、維護“快遞小哥”權益等焦點問題一一解答。
快遞柜和共同配送站要走共享模式,不能一家搞一個
記者:2018年北京快遞行業訂單量如何?
王躍:所說的訂單量,也就是北京的寄件量(業務量),2018年的訂單量是22.1億件。還有一個指標是投遞量,去年北京投遞量是25.1億件,“雙11”單日處理量超過2000萬件。北京的投遞量已經超過了寄件量,由快遞“輸出型”轉變為快遞“輸入型”城市。
記者:北京市快遞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在于什么?
王躍:北京快遞基礎設施還存在短板,問題最大的是末端“最后一公里”和中端的分揀處理場地。
一般來說,快遞投遞在城市分三級。一級是快遞企業的分撥中心,一般建在六環外,也就是遠端;二級是市區的分揀處理場地,從那里將快件分發給快遞員,這是中端;三級是從快遞員到收件人,也就是末端。
目前來看,一級問題不是很大,各快遞企業都建設了自己的分撥中心。問題在于二級處理場地和末端設施缺乏,分揀處理場地在北京中心城區越來越難找,這也造成很多地方快遞分發不是很規范,甚至就在馬路邊上處理。
在末端,共享的智能快遞柜和共同配送站也很少。截至2018年底,北京共有115萬個快遞柜格口,去年增加了5100組,達到1.29萬組,是歷史上增加最快的一年。即使這樣,快遞柜的投遞量也只占到總的投遞量8.9%。
記者:快遞柜和共同配送站應該怎么建?
王躍:未來北京快遞業發展模式,是走共享發展道路。中端和末端都要共享發展,不能一家搞一個,一個小區建很多,北京也沒有這樣的資源。
我們目前規劃要建設更多的二級分揀處理中心。在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規和實施方案里,都把郵政快遞設施納入規劃,這是未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快遞屬于便民服務,具體怎么落實,各區在做詳規、專項規劃時,要考慮到快遞服務設施的功能布局。同時,行業要制定服務設施標準,我們將加快出臺智能快遞柜、配送站的標準。
現在有的小區要收很高的費用才同意布放智能快遞柜,影響了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布局,應該采取鼓勵支持的態度。
河北將承接北京快遞中轉功能
記者:河北省去年提出,到2020年,河北將承接北京區域性快遞集散分撥中心。這對北京意味著什么?
王躍:在京津冀發展戰略框架下,由北京市郵政管理局牽頭、京津冀三地郵政管理局共同編制了京津冀快遞發展“十三五”規劃,根據三地功能定位確定發展方向。
河北將建一個輻射華北地區的快遞園區,主要是承接北京以前的快遞中轉功能,容納原來在北京經轉的快遞,例如從華東、華南寄往東北、華北的快遞以前都由北京經轉,以后改為由河北經轉?,F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快遞中轉中心要往河北轉移,例如北京周邊的廊坊。這有助于降低成本,對整個區域性快遞發展很有利,也符合城市定位要求。
但是北京快遞的收發,還是需要由北京當地的快遞服務設施來完成。
記者:北京市未來會不會建設新的大型分撥中心?
王躍:肯定還需要,但不會大規模建設分撥中心,主要是基于現有的快遞網絡空間布局和需求結構,銜接北京市總規和相關專項規劃,確定布局方案。
在建設分撥中心的時候,企業需要采用信息化、智能化分揀手段,提高分揀效率,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控制用地規模。
春節期間快遞將保持營運,能滿足市民需要
記者:之前網上有傳言春節快遞停運,是這樣嗎?
王躍:春節期間快遞將保持營運,能滿足市民需求。
大家不用糾結是不是所有快遞都停了,其實春節本來訂單就少,所以有些快遞企業和一些從業者會放假,但肯定能滿足需要。就像飯館也不是過年都開張,這是市場決定的。
現在能確定的是郵政和主要品牌快遞公司肯定不放假,這些公司承擔的快遞肯定能寄到,就是可能會慢一點。其實快遞企業過年期間不放假付出了很多,要保證網絡暢通,開動分揀設備,出動快遞車輛和快遞人員,需要付出很多的成本。
記者:去年部分快遞企業略微漲價,未來價格趨勢如何?
王躍:價格也是市場行為,只要不要搞壟斷行為、變相漲價、價格不透明,都沒有問題。
不過現在快遞成本在增加,特別在北京,人工成本、場地租金都在漲。稍微漲價我認為正常,目前的價格還是可以接受,中國目前的快遞費用還是比較低的,單價僅是美國的六分之一。
鼓勵高校布局更多快遞柜和配送站,專項整治“暴力分揀”
記者:“雙十一”期間,北京部分高校的包裹在校外“堆成山”,如何讓快遞更方便學生?
王躍:學生是很重要的網購群體,快遞業務量很大,比如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布放智能快遞柜、設置配送中心,方便學生收取快遞,沒有在校外“堆成山”。但也有些高校不讓布放快遞柜,也沒有配送中心,我們鼓勵高校布局更多快遞柜和配送站。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無錫的江南大學,他們設立了一個快遞中心,可以自助掃碼繳費等,觀念超前。而且非常環保,收件后可以現場拆包裹,回收紙盒。主要是認同新型的快遞模式,理念比較開放。
記者:網上曾經爆出快遞站“暴力分揀”的視頻,有什么措施能夠規范行業行為?
王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去年專門開展了“不著地、不拋件、不擺地攤”治理工作,對于未按規定分揀作業、在露天場地分揀快件的行為嚴肅查處。
我們對分撥中心、快遞網點進行突擊檢查、聯合檢查、調用視頻,甚至夜里去現場檢查,企業基本都鋪了隔離措施,做到不著地。這只是階段性成果,還將持續開展整治,“三不”行動目的就是樹立規范發展的意識。
推廣電子面單,一年節省5000噸紙張
記者:你在今年北京市兩會中提出快遞行業要高質量發展,應該怎么做?
王躍:快遞業發展過程中,企業都很注重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應用,逐步用上了自動化分揀設備、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如果沒有非常發達的技術支撐,不會達到現在的服務時限,不會實現這么快的發展。
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企業一定要立足北京的城市定位,不能走拼價格、拼成本的路子,也肯定走不通,必須要創新、綠色、規范發展,加大技術手段的投入,強化管理,提高員工素質。
我們去年做了很多工作,企業也很重視,去年北京快遞行業新能源汽車達到2000臺,占全國六分之一。北京去年99%以上訂單用上電子面單,就一張小小的條子,這一項一年就節約了5000噸紙張。
記者:快遞行業發展潛力如何?
王躍:快遞是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去年北京快遞行業收入增長超過9%,人們都充分享受到快遞服務的高效和便捷。快遞也是民生工程,我們經常說“小包裹大民生”。
國際上大型物流公司都是很有影響力,很受尊重的,我們國家短時間內就涌現出了一批大型快遞企業上市公司,可以說發展潛力巨大。這些企業對打通上下游、延伸產業鏈發揮了很大作用。
記者:此前進行過的40天快遞行業整治,產生了什么樣的效果?
王躍:整治為行業提升和規范發展提供了一個機遇,倒逼企業轉變發展模式,推動高質量發展。
那次整治之后,北京不達標的、安全隱患多的快遞營業場所都進行了提升,無法提升的就關閉了。隨著整個城市管理的升級,快遞業也必須與首都發展相適應,不能過于強調自己的特殊性。
要提高“快遞小哥”待遇,多一些理解和關愛
記者:“快遞小哥”隨處不在,如何有效保護快遞員的權益?
王躍:北京有11萬快遞行業從業者,快遞員崗位流動性很大,應該提高待遇、保護權益,否則會對服務帶來影響。各企業都在逐步重視,有些企業做得很不錯。
社會上發生過對快遞員的人身攻擊,相關政府部門和快遞協會都很快介入,當事人也得到了依法處理,也保護了快遞員的正當權益。我們呼吁社會對快遞員多一些理解和關愛,他們工作非常辛苦,遇到問題可以通過正常申訴渠道辦理。我們也將鼓勵企業建立完善工會組織,更好地保障快遞員權益。
記者:快遞暫行條例明確,國家支持和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農村、偏遠地區發展快遞服務網絡,完善快遞末端網點布局。目前北京郊區快遞服務網絡建設如何?
王躍:北京郊區沒有問題,鄉鎮覆蓋達到100%,村的覆蓋率也非常高,快遞進村沒問題。去年有些企業三農服務效果非常好,像平谷大桃、清水鎮獼猴桃、有機黑木耳等農產品快遞量很大。
記者:2019年北京市快遞行業工作重點是什么?
王躍:首先是推動北京市相關規劃落地,各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各個區要在詳規中明確快遞設施的布局,利用騰退空間發展便民快遞設施。重點抓好智能快遞柜的建設,可以借鑒外地的做法將布放智能快遞柜列入民生實事工程,力爭經過幾年,快遞柜投遞量能占到相當比例。
其次是要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增加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環保的包裝、用品,減少膠帶的使用,在全國作出表率。還有一個重點是全力做好安全服務保障,今年,我們會通過落實實名收寄、過機安檢、收寄驗視等制度,保障行業安全運行。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