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01 09:05:24 浙江物流網

近年來,國家提出要“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輸量,減少公路運輸量”,這“一增一減”體現了交通運輸業向著更加專業化的目標協同發展,同時,對于實現交通運輸業的環保目標、緩解道路交通壓力都大有裨益。
受惠于國家四十年來改革與發展釋放的殷實紅利,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不斷的建立健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絡以及八縱八橫的鐵路交通大動脈格局已然觸摸可及。人便其行、貨便其流所呈現便利的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讓人們欣然感受到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而如何平衡社會交通運輸體系中扮演重要作用的公路與鐵路運輸結構,使得現代物流運輸在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公轉鐵”模式的出現為現代物流運輸帶來了春天的故事。
什么是“公轉鐵”模式?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將貨物從公路運輸的方式,轉移到鐵路運輸方式。相對于在物流運輸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公路運輸,“公轉鐵”模式到底起到了怎樣的社會效應和市場效應,會成為現代物流運輸的主旋律,打造了現代物流的新格局?
從社會效應上來看,“公轉鐵”模式用實際的行動響應了建設美麗中國的號召,踐行了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京津冀地區為例,減少公路貨運量,改為更加節能環保的鐵路貨運,用有效的舉措還京津冀地區一個碧水藍天。就去年開通的唐呼線鐵路來說,僅這一條鐵路來講,就相當于每天在京津冀區域內緩解并減少3506輛重載卡車對道路交通和空氣污染的影響,污染物排放僅為公路的8%。“公轉鐵”模式不僅僅減少了諸如京津冀等城市的擁堵,還減少了公路運輸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更節省了非可再生石油資源的消耗。綠色環保的鐵路運輸社會效應,讓現代物流可持續發展成為砥礪前行的勿忘初心。
從市場效應上來看,“公轉鐵”模式經得起市場經濟的檢驗。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是社會對鐵路運輸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最大的褒獎。相對于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因為其運量大、運輸成本低、安全穩定性高等等因素,一直成為物流市場大宗貨物的運輸選擇。拿關乎于切身利益的貨物運輸價格為例,鐵路單位貨運周轉量的能耗僅為公路的15%,相同的貨物選擇公路與鐵路不同的運輸方式,所付出的物流成本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版本。特別是在現代物流格局下,惟有通過不斷壓縮中間物流運輸成本,把物美價廉的商品反哺于消費者,這才是企業立足市場、尊重市場、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公轉鐵”模式不僅對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公路與鐵路運輸結構進行了調整,而且還優化和整合了現代物流資源,讓綠色、節能、高效的現代物流運輸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同時建議鐵路運輸部門依托于門到門、戶到戶的各項服務舉措,打通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互聯互通的“最后一公里”,把鐵路運輸改革與發展取得的殷實紅利釋放于物流市場,譜寫現代物流運輸新篇章。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