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15 09:42:13 中國交通新聞網

“以前,看到信號塔就到了六圩河口?,F在,看到海事崗亭知道到河口了,可以安心地通過!”
“以前,‘船過老虎口,血壓升高腿發抖’,現在‘船行老虎口,海事指揮放心走’。萬一有情況,海事艇兩三分鐘就能趕到救命。”
“以前船過六圩河口進運河至少半小時,現在10分鐘左右就行,關鍵是更安全了!”
……
日前,記者來到長江鎮江段,聽到船民講述兩艘海事躉船所掀開的六圩河口監管嶄新篇章。
這兩艘2017年10月就位的躉船,是鎮江海事局以黨建為引領打造的“前沿崗哨”——通過航法創新、智慧海事建設,聯合多方力量,構建起了復雜江河交匯水域現代治理體系,實現了海事執法監管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服務群眾在一線。
這個“前沿崗哨”,就是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于2018年7月18日考察調研時充分肯定的“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更是船民心中高高飄揚的那面紅旗。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發抖
滾滾長江東逝水,與千年京杭大運河“十字”交匯,江北水域就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內河“十字”路口——長江鎮江段六圩河口水域,全國著名的“老虎口”。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發抖。因為這里不僅地理位置特殊,而且船舶密度長江流域最大,通航環境非常復雜。不足1平方公里的河口水域,卻有進出運河、碼頭、錨地以及長江上下行船舶等9股船流,日均船舶流量高達3800余艘次,最高峰1小時可達316艘次。
每天600多艘內河船與3000多艘長江干線船交會,使這里像“流動的船展”:既有15萬噸級貨輪等大型海船,也有江船、運河船,還有漁船、小交通船,更有運河特有、長達200多米的“一條龍”船隊。“一條龍”載重多、速度慢、拐彎半徑大,堪稱“水上火車”。一個“龍擺尾”就能把航道占掉近一半,兩三條就能把整個河口堵死。
試想,如果道路上的貨車、轎車、拖拉機,還有大型拖掛車一起搶著過一個十字路口,會是什么狀況?更何況,船行江中剎車慢,不是說停就能停。因此,船舶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距離、合適的速度,才能安全避讓。行駛慢了,沒有舵效,打了船舵也不轉向;行駛快了,船舶又容易撞上。加上江河交匯處水流紊亂,經常有大風,稍有不慎極易引發險情事故。
據統計,六圩河口發生的險情事故數量一度占長江干線總數的十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老虎口”。
“進出六圩河口,半只腳就踏進了鬼門關。”常年行船于六圩河口的船長鹿玉堂說,“以前很多內河船民都會在船頭殺雞、放鞭炮,以祈求平安通過。”
六圩河口水上安全監管,歷來是海事監管的重中之重,但監管涉及多方、多部門:江船、運河船、海船,涉及不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處在鎮江海事局與揚州海事局轄區的交界水域,管理關聯,業務交叉;施橋船閘位于河口往北6公里處,與船閘的配合協調也顯得非常關鍵。
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也是船民心中之痛。
黨建為紐帶 多方力量“擰成一股繩”
“這么多船來長江討生活,很多內河船是‘家庭船’,一家子、所有家當都在船上,一旦發生危險,將造成致命打擊。我們必須最大限度減少險情事故的發生!”鎮江海事局局長張金寶表示。
為了打破責任交叉的藩籬,破除險情事故高發的“魔咒”,2017年4月,根據江蘇海事局統一部署,鎮江、揚州海事局以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為突破口,成立了六圩河口聯合監管辦事處(籌)臨時黨支部,后來成立聯合黨支部,構建了“水域共管、責任共擔、資源共享”聯合監管新機制,開啟了干支交匯水域科學安全監管之路。
2017年10月,兩艘海事躉船布設在河口的北側運河進口附近,10余名海事執法人員24小時全天候輪流值班,打造“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
一年多來,他們打破行政和條塊分割,以聯合黨支部為核心,以“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為主陣地,打造了跨單位、跨行業、跨領域的“區域黨建紅色聯盟”,構建輻射地方海事、船閘、長航公安、航道、通信等多領域的開放式全域黨建示范區,促進多方“擰成一股繩”,共建、共治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通過聯合監控,我們把交管中心搜集到的信息傳遞給前方引航員,既提高了我們所引領外輪的安全系數,也減輕了交管的壓力,可謂互利互惠。”在鎮江海事局VTS中心值班的鎮江引航站引航員楊遠升表示。
記者了解到,與引航部門常態運行“海事引航聯合監控機制”,只是多方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常態化溝通協商的成果之一。聯合黨支部先后與長航公安、航道、通信等部門簽訂合作備忘細則;構建海事、長航公安“同水域駐守,同區域辦公”的工作新模式;與施橋船閘管理所黨支部、揚州市城區地方海事處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做好應急處置和救援、防污染、流量控制。
通過黨組織體系聯網,執法監管聯動,人才隊伍聯建,文化品牌聯樹,形成多方聯合監管、六圩崗亭現場指揮、過駁區—錨地—六圩河口協同管理的精準基層治理體系,實現水上安全監管“1+1>2”。同時,跨層級、跨單位聯動,成為青年人才交流、提升的平臺,并形成了“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精品文化。
一年多來,黨建工作與海事中心工作同頻共振、互促共進,六圩河口險情事故預防預控水平極大提升,“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品牌輻射效應顯著。
2018年,部、省、市領導先后到六圩河口海事執法基地調研指導,并對聯合監管工作給予高度肯定。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指出,管與不管不一樣,怎么管不一樣,管得好管得不好不一樣,江蘇六圩河口海事執法基地很正規,身處海事監管一線,是“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
“環島式”管控 “誰先走、如何走”一目了然
黨建促進了監管合力的形成,而河口通航秩序的改變,創新管控方式也功不可沒。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進出運河口要按照‘環島式’走法,而不是過去的直接拐彎。”指著《船舶(隊)進出六圩河口航行示意圖》,江蘇徐州沛縣建輝航運公司船長羅建輝介紹。
記者了解到,“環島式”航法,源于一線海事人員苦思冥想、激烈碰撞后的一次閃念:路上有環島,能大大緩解密集車流交會口的交通壓力,能不能在水上設置“十字路口”呢?
以這個“點子”為基礎,鎮江海事局通過廣泛深入調研,綜合各方利益,因地制宜地設立了“環島式”航行方法,避免船流的直接交叉會遇,緩解了船舶航行風險。
“你看,以前的9股船流現在已減為5股。如今,進出河口的船舶在左拐或右拐前,先要向上游或下游走一點,這就形成‘隱形環島’緩沖區,解決了長期以來進出口船舶互見困難、‘一條龍’船隊進出河口無序等難題。”鎮江海事局指揮中心主任孫新宇指著示意圖解釋道。
在此基礎上,一線海事監管人員又借鑒道路行車“紅停、綠行、黃警告”原則,探索實施了“分時通行、分類組織、分級管控”的“紅綠燈”交通組織方法。同時,在長江和運河口處設置3條報告線,船舶通過必須向交管中心報告動態。
兩種管控新機制的運行,很好解決了進出河口船舶“何時走、誰先走、如何走”等突出問題。鎮江海事局把相關注意事項、應急操縱建議等編印成《航行指南》,并走進船閘,登上船頭,跑到船舶集中點,把一張張航道圖、一本本宣傳手冊及時送到船民手中。
“我是看著海事管理機制一點點完善的,2017年以來的變化更加明顯。”鎮江拖船船長朱國平回憶,跑船多年,很早以前監管人員是靠一只哨子、一個擴音喇叭、一面小紅旗,現場指揮航船航行。后來,又增加了指示牌、警示牌。2003年7月1日實行船舶定線制后,船舶開始“分道通航”。再后來,新版定線制規則實行,大小船舶分道各行其道,六圩河口也就變得越來越有秩序。
如今,“環島式”航法和“紅綠燈”管控模式,讓這里的航行秩序進一步好轉。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在水域船舶流量急劇增加的情況下,事故險情下降約70%。值得一提的是,海事部門還建立了“六圩護航動態平臺”,讓船舶特別是“一條龍”船隊進出河口前在群里“喊一嗓子”,避免了“幾條龍”同時轉圈的情況。
“新航法實行以來,船舶進出河口的時間大大縮短。”朱國平對記者說,單機船從過去的半小時縮短為現在的5至8分鐘,“一條龍”船隊從過去的兩三個小時,縮短為半小時到1個小時,海事管理的進步看得見。
全景全天候 守護河口暢通平安
河口通航秩序的逐步好轉,還得益于現代化管控手段的逐步運用。
“交管中心和六圩河口值班崗亭形成宏觀和微觀互相配合的立體監控局面。”鎮江海事局VTS中心主任丁中超指著實時交管畫面表示,VTS主要加強對大型船的管控,并協調船流通過時段,而現場崗亭則主要管理小船,解決“誰先走”“怎么走”等問題,形成交互配合機制。
來到六圩河口值班崗亭,記者看到六圩河口水面行船密集,對面的定易洲錨地百船連營。而值班員胡豐明端坐在監控電腦前,一會兒緊盯屏幕,一會看看窗外的實景,不時地用VHF(甚高頻)電話呼叫。
據介紹,這套“水上電子警察系統”,可以通過VHF、定向擴音器等設備,組織船舶航行秩序、叫停船舶危險行為,還可以自動抓拍查“逆行和超速”違章,實現對河口水域360度全景、全天候視頻監控。目前,初步實現了遠程視頻監控指揮、航行違章智能監測、違章行為自動通知、重點船舶自動跟蹤、航行風險自動告警五大功能,實現河口水域監管服務可視、智能。
“說實話,以前時常‘打游擊’,現在可不敢了,除了河口上的‘電子眼’,還有海事、船閘、水上公安形成的多方齊抓共管力量,一處違章,處處受罰。”一位助拖船船主感慨地說。
然而,新問題總是伴隨著發展而出現。
2018年,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成,長江干線水路運輸進一步“大進大出、快進快出”;近年來,環保和產業布局加速調整,高資水上過駁區投入運營,經六圩河口進出京杭運河的砂石船數量爆發式增長。如今,施橋船閘上的三線船閘已無法滿足需求,河口附近的錨地已“船滿為患”。
針對這些問題,在江蘇省將過駁區定點到鎮江高資水域后,鎮江海事局積極行動,分別就六圩河口(定易洲錨地)水域、高資過駁區提出了“十條”協同管理辦法。每一條舉措都著眼于安全,每一條舉措都務實為民。
“現在如此大的船流量,把躉船直接布設在口門,監管起來更加直觀,遇到擁堵,2至3分鐘就可以出艇,迅速處置。”胡豐明說。
“除了外出巡航,碰到緊急狀況,即使是深夜也得迅速出艇。我們24小時值班待命,手機全年365天處于接聽狀態。”另一位崗亭值班員劉鑄告訴記者,去年的除夕夜,就出現了浮筒漂移的險情,待他們把浮筒妥善處置完時,新年的鐘聲剛好敲響。
天天摸爬滾打在一線,海事執法人員早已把“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當作了家,日夜執守,隨時出征。這里的海事人員已形成了一個習慣——吃飯飛快,就怕剛端起飯碗要去現場。
“只有水上平安了,我們才感到踏實。”春天來了,河口的安全仍然是一線海事執法人員最大的愿望。
安全工作永遠在路上。2019年3月,江蘇海事局局長朱汝明在鎮江調研時指出,要認真落實楊傳堂書記關于“三嚴三實”、“三基三精”指示要求,要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做強做實“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品牌。
面對船舶流量日益飽和的河口狀況,海事人員鎖準通航飽和度,積極開展研究,嘗試建立船流密度控制機制,推動航標優化設置,旨在進一步挖潛通航能力。同時,水上綜合服務區、船員誠信系統、無人機巡航等一系列新舉措也呼之欲出。
既傳承過去的嚴防死守,奉獻、擔當精神,又以黨建引領多方共管共治,以“智慧海事”提升現代化監管水平,逐步構建現代水上治理體系,船行六圩河口水域逐漸高效、安全起來,船民的心頭之痛正在緩解。
把船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的人,船民自然記住他、感激他。“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已成為船民心中的一面紅旗,鮮艷地高高飄揚!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