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20 11:11:57 快資訊

“大數據在不可阻擋的改變船舶航運業的生態。所以,從船舶航運業講,我們到底是迎接,還是等待數據來改變我們,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香港理工大學航運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冬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福州市商務局、福州市臺港澳辦、福州市貿促會、《財經》雜志、《財經》智庫聯合承辦的2019中國供應鏈高峰論壇上如此表示。
楊冬說,航運業是非常古老的行業,英國自三、四百年前就發展航運業,因為具有非常古老的傳統,所以航運業對革新的承受度在各個行業中是最低的之一。但最近十年,數字化一直在推動航運業在進行行業的自審,以及推動航運業進行革新性變革。
但是,目前出現的一些數據系統使得公司可以直接從船舶情況實時了解運輸量,比如數據庫AIS(即全球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可把每個船舶的狀態每隔六秒記錄一下,能實時看到每一秒正在海上運行的船舶的原油運輸量,這個就是非常大的革新了,完全改變了傳統貿易監控的方式。
以下為發言實錄:
楊冬:謝謝主席。我是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楊冬,首先非常榮幸能有這個機會過來分享我們工作中一些關于智慧航運或者說智慧供應鏈的一些經驗和知識。剛才我聽到講臺灣這個司機,我覺得臺灣司機很辛苦,天天被監控,同樣的事情,航運業也在發生。我們發現不同的船行駛時候可能在相同的航段、相同狀態下,但是耗油很高,所以我們在研究是什么原因讓一個船在同樣航程上耗油產生這么大差別,好多東西也是類似的。
其實我們研究中心主要關注航運,今天主題是智慧供應鏈,如果別的專題下我們不太有發言權,如果大宗商品,那和航運的關系就是太密切了。因為傳統上,大家聽了半天大宗商品,我不知道你們認為什么是大宗商品,從航運上,大宗商品有那么幾個:煤碳,鐵礦石,油、還有糧食,所有這些大宗商品基本上國際運輸都要通過航運,不可能通過飛機,也很少通過火車。
中國恰恰是全世界大宗商品貿易的大國。我舉個例子,這是我今年寫一個基金申請用的數據。在四個大宗商品中,鐵礦石和原油中國的貿易量全世界第一,尤其是鐵礦石,中國進口量世界第一,日本全世界第二,但是中國進口量是日本8倍,全世界50%以上的鐵礦石是由中國進口的。原油也是全世界第一,天然氣和煤碳進口量排世界第二。但是國家一說發展綠色航運、多式聯運,天然氣價格要猛漲。因為估計中國進口會越來越多了。就像剛才所說,所有這些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依賴航運,航運業本質對保障國民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國家也建立了非常大的船隊承載大宗商品的運輸。前面幾位嘉賓講到供應鏈有幾個問題,供需匹配,物流成本優化,質量效率這方面都是目前供應鏈存在的一些問題。那下面我就想用三個例子講一講,現在的這些新的數字技術和智慧技術怎么樣去推動航運業解決這三個問題。
航運業是非常古老的行業,英國三四百年前就發展航運業,因為具有非常古老的傳播,所以航運業對革新的承受度是最低的。在航運業傳統上,希臘、英國、挪威和丹麥他們都是家族性企業,他們覺得我們這套做了幾百年了,很不容易改變,但是最近十年,數字化一直在推動航運業在進行行業的自審,以及推動航運業進行革新性變革。
下面,我以三個例子來分別講述,某一個數據系統怎么樣從國家、企業和船舶公司角度推動他們發生變革。傳統上每個國家對貿易量會進行預測,比如我這些量怎么來的?原油從哪些國家進口?煤碳從哪些國家進口?但是這些預測具備滯后性,都是已經發生之后才能知道這個貿易量,因為是通過海關的統計。但是,現在一些數據系統使我們可以直接從船舶情況實時了解運輸的量,比如現在有一個數據庫AIS,就是全球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是把每個船舶每六秒狀態記錄一下,這個數據量非常大,一年大概8個T。挪威的學者去年就出了一個研究報告,就是他們不去統計海關的貿易量,相反他們去看船舶海上實時運行情況,然后他們去把這個數據從AIS系統里面拿出來,這樣就能實時看到每一秒正在海上運行的船舶的原油運輸量,這個就是非常大的革新了,完全改變了傳統貿易監控的方式。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價格預測。大家都知道從經濟學上價格產生就是供需匹配產生的,剛才劉博士講供需存在不確定性,所以價格預測非常難做,比如有時候鐵礦石突然價格漲了或者跌了,同樣通過這個全球船舶實時定位系統,我能夠知道實時船舶上的流向,我把所有流向進行累加,當然這個技術很復雜,你就知道實時鐵礦石貿易量,知道實時鐵礦石貿易量就知道實時的供給量,知道實時供給量你對價格預測更精準。原來鐵礦石貿易預測以國家為單位,通過船舶這個就可以把它直接以港口為單位,比如今天有多少鐵礦石到港口,這邊需求多少,我對明天價格就會有一個預測。
那最后就是對船舶公司的改變了,就像我剛才所說的船舶公司是非常傳統的,他們不太接收新技術,但是最近AIS系統對船舶公司操作有一個改變,船舶公司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我一個船變成一個空船時,我最有可能拿到貨進行港口轉移,但是哪個港口最有可能拿到貨這是不確定性的。傳統船舶公司會怎么做?他會打電話給一些貨代或者船舶經紀公司,你手上船往哪走,但是貨代和經紀公司他們信息是片面的,體量有限。通過貨運定位系統,可以看到實時有多少船往哪個港口走,如果通過過去歷史數據把船舶流向實時預測,就會有更好的知識和經驗去選擇一個更好的船舶的選位系統,我把船舶往哪個地方去定。
從以上講的幾個方面,我最近的工作經驗就是:大數據在不可阻擋地改變船舶航運業的生態。所以,從船舶航運業講,我們到底是迎接還是等待數據來改變我們,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