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23 12:56:52 國際商報

國家郵政局預計,2020年快遞業務量將達到700億件,業務收入接近8000億元。宜昌市郵政管理局預計2019年全市郵政業務總量完成19.7億元,同比增長25%;業務收入完成14.6億元,同比增長22%。不斷增長的業務量將給末端帶來極大的配送壓力及用戶收件的不便,成為快遞行業急需解決的“最后100米”問題。
快遞員缺口日益顯露
不少快遞員稱,工作時間長,配送壓力大,快遞員成高壓職業。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快遞員日均配送量為60件~ 100件,配送量直接與其收入掛鉤。超過八成的快遞員平均工作時長在8個小時以上,該數據在電商促銷旺季會超過12個小時,快遞員工作已處于較為飽和狀態。
根據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物流從業人員中,快遞員人數超過50%,最近幾年已出現的快遞員供給不足現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將更加嚴重。未來三年,全國快遞日均配送量將由1.14億件上升至2億件,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計算,三年后快遞員的缺口將在100萬人左右。
宜昌快遞行業也出現招人難的情況,順豐快遞經理李本寬表示,快遞行業節假日很少休息、每天派送100多單的快遞員其實很難達到網傳“月薪過萬”的收入,多數快遞員每月收入在五六千元。辛苦的工作、過長的勞動時間讓一些快遞公司出現用工荒。“不僅是派送人員,中轉站員工、司機等崗位都缺人。”某快遞公司負責人說。
宜昌智能快件箱達10萬個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59.5%的用戶會遇到快遞員上門派件時不在家的情況,44.8%的用戶認為等待快遞員派件時間過長,快遞服務站點、代售點有營業時間限制、取件排隊時間長等也是用戶取件時常常遇到的情況。
近兩年,宜昌郵政深入推進快遞服務進小區、進社區、進校區、進園區、進商區的“五進”工程,宜昌EMS、宜昌圓通等快遞企業在城區3所高校建成8處標準化網點,三峽職院佰米智能快遞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圓通“媽媽驛站”、百世“百世鄰里”等在城區近百個社區亮相,目前城區郵政快遞網點累計近400家;夷陵郵政管理局組織在小溪塔城區成功探索出“快遞+物業進小區”“快遞+保安進機關”等合作模式,引導收件寶、速遞易、順豐豐巢等第三方公司設置智能快件箱1000多組,格口超過10萬個。
收派件雙方都便捷
去年“雙11”期間,宜昌市的收寄件總量突破800萬件,同比漲幅逾56%,給一線快遞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隨著宜昌市城區社區、小區末端網點遍地開花,數量攀升至近千家,加之智能快件箱實現城區小區全覆蓋,快遞員的派送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相關資料表示,由于工作加班等原因,用戶使用智能快遞柜取件的時間一般集中在18點~22點時間段。而在這個用戶取件高峰期的時間段里,大部分的快遞員以及快遞服務站點不會進行派件業務,智能快遞柜的24小時隨時取件功能恰好解決了用戶可簽收包裹時間與快遞員配送時間不匹配的問題,用簡便的自助服務來提升用戶的體驗。
智能快遞柜具備全天24小時自助取件功能,快遞員和消費者都可以更自由地選擇配送、收貨時間,提升了快遞投遞服務效率,確保了快件的時效性。
“寄件不用再打電話找快遞員,按提示在快遞品牌公眾號下單,掃碼支付快遞費,把包裹放進快件箱里就行,私密又安全,取件也不用出小區門,動動手指輸入密碼就能拿,太方便了。”家住西陵區萬佳城市花園的市民陳云蓮高興地說。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