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28 10:09:52 中國水運報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參與杭甬運河的建設。我用14年的青春,親歷并見證了杭甬運河從無到有,從船舶寥寥到往來穿梭,再到發揮通道效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近日,紹興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韓鳳雷向記者談起紹興水運的變化,十分感慨。他清楚地記得,杭甬運河通航前,紹興四級航道為“零”,“大船開不了、小船沒市場”,紹興水運發展緩慢。
奮進的征程波瀾壯闊。無數紹興水運人擼起袖子干、揮灑汗水拼,杭甬運河全線通航后,黃金水道激活“黃金效應”。據紹興港航部門統計,紹興轄區貨運量持續增長,2018年紹興水路運輸年貨運量超2000萬噸,占紹興全市運輸量逐步增長至目前的11%左右,其中杭甬運河承擔了全市水路運輸貨運量的75%。
陣痛
擼起袖子加油干
在紹興市港航管理局工作了30多年的副局長鄭毅彪的記憶里,上世紀80年代末,紹興水運百舸爭流,一派繁榮。“當時,船舶噸位普遍在個位數,紹興天然水系發達,貨運船舶總量超過1萬,最高峰時水運總量占全市運輸量的63%。”鄭毅彪介紹,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都是自然航道,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建設。90年代中后期進行過一次疏浚,轄區主航道也只是部分能通航40噸級船舶。“當時紹興水運非常發達。但由于灣多、河窄、水淺、跨河橋梁凈空不夠等原因,船舶的活動軌跡局限在城區和蕭山這一小段范圍內。因為安全沒有保障,容易造成船舶擱淺,所以錢塘江上的大船不敢開到紹興境內,紹興城區的小船也不敢開到錢塘江上。”隨著公路運輸的高速發展和貨物交易范圍的擴大,曾經作為紹興貨物主要運輸方式的水運慢慢沉寂,一度運輸總量下降至全市運輸量的6%。
時光倒回至200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啟動了海河聯運發展戰略,為進一步完善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絡,動工建設杭甬運河。杭甬運河全長239公里,西連京杭大運河,東接北侖港,溝通了京杭大運河以及錢塘江、甬江水系,成為內陸貨物從寧波港口出海的重要通道,范圍輻射了大半個中國。
注定成為紹興水運“顏值與擔當”的杭甬運河紹興段全長101公里,自然而然成為紹興最重要的主航道。2013年全線正式通航后,構建了紹興水運向西發展的水上大通道;2016年1月,杭甬運河寧波段開啟了500噸級船舶正式通航歷史,內陸貨物“向東是大海”成為現實。紹興高等級航道一躍達到177公里,并與逐步提升的曹娥江、浦陽江共同構筑了紹興“H”型高等級航道網。
回憶建設時的千辛萬苦,韓鳳雷介紹,杭甬運河紹興段建設歷時14年?;仡櫵慕ㄔO歷程,從征遷、設計、審批、建設、驗收及遺留問題處理等,無論大事小事,都浸透了建設者的汗水。
“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為趕工期工程指揮部開始了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韓鳳雷告訴記者,曾經為了啃下斗門楊望村約300米段山體巖基硬骨頭,工程人員連續24小時不間斷施工。“我見證過凌晨1、2點爆破的施工場景、親歷過凌晨3點進場的便橋拆除……當初是覺得苦,但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都值得。”
據紹興港航部門統計,杭甬運河全線通航后,水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漸顯現:相比較公路運輸,年2000萬噸的水路運輸量,可節約運費6.85億元、燃油4.55萬噸、減少碳排放量11.5萬噸。
經過三年的發展,杭甬運河對紹興水運經濟的帶動作用開始顯現。紹興內河集裝箱運輸從無到有,水運行業發展的兩大指數——港口吞吐量和船舶平均噸位都取得突破性成績,企業投資水運的熱情高漲,紹興水運迎來發展的歷史黃金機遇期。
變遷
昔日舊貌展新顏
說起過去的工作場景,陳坤榮以“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為開場白。他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紹興地區的船舶以木質貨船為主,要靠人力撐桿前進,那是實實在在的力氣活。后來慢慢出現了水泥船舶,有了掛漿動力,最多可以裝10噸的貨物。但船員還是最辛苦的職業之一。因為航道條件不好,水泥船的船底極其容易因為磕到河里的石頭而漏水。每當這個時候,即使是寒冬臘月零下十來度,船員也只能拉一張薄膜,跳到水中將船底裹起來,減慢進水的速度并進行貨物過駁……那時候的船沒有頂棚,也沒有生活區域,船員長年風吹日曬雨淋,生活沒有保障,還隨時都有翻船喪命的危險。陳坤榮曾親眼看到同行的一艘船上有夫妻二人在錢塘江里發生事故……
可喜的是,隨著杭甬運河的全線通航,船舶大型化發展迅速。“航道條件好了,小船不斷更新換代變大船。大船上有冰箱、空調、衛生間等,各種設施都很齊全,不僅能養狗,還能在船頭栽花養菜,生活條件也不比岸上差。很多都是夫妻兩人負責一條船,工資待遇好、生活條件好、通訊聯絡方便而且航行安全系數高,成為水上流動的家。如今,開船稱得上是特別幸福職業了。”陳坤榮感嘆,對比以前的苦日子,他更能感受現在生活的幸福滋味。與陳坤榮一樣的“老前輩”,對國家的發展成就、對運河給紹興水運帶來的新生都充滿發自內心的自豪與感激。
杭甬運河東線通航后,紹興益盛航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試水往寧波方向運煤的航運公司,之前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江蘇、上海航線,走寧波方向一年以后,公司便調整營業方向,重點走寧波航線了。“這條航線跑起來舒心,基本都是3—4天一個航次。不僅路程短,而且過閘幾乎不用等。”該公司錢師傅說。
不僅船戶從運河發展中受益,企業也因杭甬運河東線的通航得到了實惠。“公司二期碼頭投用后,我們的年煤炭需求是360萬噸左右,現在大幅提高了鎮海碼頭的煤炭供應比例,目前達到50%。與從上海運煤相比,不僅運費便宜了,而且供貨的穩定性得到了保障。”浙能濱海電廠能源部主任李向前說。
身板結實、臉色紅潤、嗓門洪亮的陳坤榮今年70多歲,是紹興益盛航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20歲不到的他進入航運公司,一晃50多年過去了,從一個毛頭小子變成了水運行業的“老前輩”。對于運河給公司帶來的效益,他說:“航道等級提升了,500噸級大船暢行無阻,運貨量也增長了。但是大船和小船燃油漲幅有限、人工成本差不多,所以換大船后公司經濟效益得以明顯提升。”
紹興通明船閘的統計數據印證了這一點。2016年通明船閘貨運量120萬噸,2017年增長至300萬噸,2018年增長至412萬噸。之前過閘船舶以紹興籍船舶為主,現在安徽、江蘇等外地貨船越來越多,貨物種類也逐漸增加。為了更好地服務過閘船舶,船閘運營時間早在去年10月就從8小時調整為10小時。
記者還采訪了解到,2013年以前,紹興王氏物流有限公司所有的貨船都是300噸級,后來杭甬運河500噸級船舶通航后,恰好國家實施老舊船舶拆解計劃,借助政策的東風,王氏物流在2016年一口氣將300噸級船舶全部拆解,換成了600噸級以上的大船。而從2018年起,公司又一口氣打造了10條千噸級集散兩用大貨船。
據紹興港航部門統計,2012年底,紹興全市船舶平均噸位192載重噸,到2018年年底,這一數據變成400載重噸,變化喜人。轄區生產的“最大噸位”船舶紀錄不斷刷新。截至目前,紀錄已經更新到單船最大排水量1608噸、最大參考載貨量1316噸。
同樣數據翻番發展的還有紹興的集裝箱港口吞吐量。連續四年翻番、位居浙江全省增速第一,在2018年達到24579TEU。而2019年1-9月份,已經完成40959TEU,同比增長189%。僅2019年轄區集裝箱船舶作業區就新增2家,集裝箱船舶保有量也不斷增加,目前運營超過20艘,在建13艘 。“公司成立后的四年間,公司業務量都保持著高速增長趨勢。今年我們有望完成集裝箱港口吞吐量6萬標箱。”紹興首家集裝箱水路運輸公司——紹興匯海航運有限公司負責人姚見方說。
追夢
精準施策促發展
“前些年紹興水運基礎條件還不完善,加上全國水運經濟持續下滑,企業看不到投資回報,缺乏建設熱情,規劃投資1.4億的浙能濱海電廠二期碼頭、總投資3.76億的上虞港區曹娥作業區項目建設一度停滯。但從2016年真正暢通后,轄區水運項目建設迅速推進。”韓鳳雷介紹。
據了解,目前浙能濱海電廠二期碼頭已投入使用,曹娥江作業西區最后2個泊位也已投產。紹興水運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顯著。近年來,紹興新建規模型作業區6家,新增500噸級以上泊位49個。紹興港現代物流園區、上虞曹娥作業區、諸暨城郊作業區等一批新建大型綜合性港口作業區也已初具規模。
2018年,紹興轄區內曹娥江“兩閘一航道”項目、嵊州港區中心作業工程、諸暨店口作業區項目、柯橋金城作業區潤晟新能源碼頭項目等都有了實質性進展,預計今年紹興全市水運建設投資將突破2億元。與此同時,為跟上水運行業發展新形勢,匹配城市產業升級,紹興港航部門近期剛剛完成了《紹興港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的上報,并啟動了《紹興港總體規劃》重新編制工作,將更快更好地推動紹興“一港七區”融合發展。
此外,杭甬運河建成后,一批造型多樣、各具特色的橋梁出現在世人面前。富陵橋、念眼橋、五聯橋等77座橋梁串聯成運河上一道別致的風景。同時,通過“五水共治” “河長制”等工作,開啟“屬地直管,行業監管”模式,持續不斷對沿岸綠化和運河水質進行整治、提升,水岸同治打造“萬里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線”。
近三年,杭甬運河紹興段清除淤泥67萬方,清理水岸漂浮物及垃圾2600余噸,全線綠化提檔67萬平方米,建成運河文化公園和7座親水休閑驛站。水質也從2014年初9個監測點“3個劣Ⅴ類、1個Ⅴ類、5個Ⅲ類”水變成今年6月“5個Ⅱ類、4個Ⅲ類”水。
如今,運河沿岸早就成為風光秀麗的景觀帶。2018年年底運河主題公園開園,附近的錢阿姨就開始每天早晚來此散步。“公園建好后,住在這里舒心多了。以前河埠頭沒人管理,又臟又亂?,F在變成風景優美的公園,不時有大船從身旁駛過,吹吹河風散散步,心情都好多了。”
“杭甬運河正迎來發展的歷史機遇期,紹興水運也正處在黃金發展機遇期。一方面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水路發展,海河聯運發展、運輸結構調整、費用免收等政策都是利好;另一方面,紹興對水運的關注度仍在不斷提升。加大對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出臺水運發展三條獎勵、杭甬運河過閘費用免收等一系列政策為紹興水運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新動力。”對于未來,韓鳳雷充滿了信心,“據測算,杭甬運河全線貨運量相當于4條至5條蕭甬鐵路運量或整條杭甬高速公路的運量,隨著融杭連甬接滬戰略的實施,通江達海的杭甬運河必將發揮出更大的綜合效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