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19 10:44:45 中國交通新聞網

非常時期,不凡擔當。疫情當前,交通運輸部直屬機關干部職工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堅守崗位、奮勇擔當,展示了新時代交通人不辱使命、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念,譜寫了新時代交通人勇于作為、無私奉獻的感人篇章。
部直屬機關工青婦組織號召廣大干部職工、交通巾幗、交通青年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一線。他們或默默付出、擔當作為,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他們或為交通運輸提供技術支持保障,心里裝著一張張“防疫地圖”,力保全國交通運輸正常有序運行;他們或逆向而行在一線采寫感人事跡,為交通運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勁。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廣大交通人將積極開展“戰疫在行動、建功新時代”活動,竭盡全力“用情送關懷、用心送服務、用力送保障”,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許寶利:這是一場必須拼必須贏的阻擊戰
2月15日23時46分,記者終于等到了身在湖北武漢的許寶利的電話。
“不好意思,這么晚才回你電話。剛才一直在忙著趕寫一個報告。關于你提的幾個問題,我一一回答你。”記者與許寶利的交談就這樣在深夜開始了。
許寶利是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二級巡視員、道路客運管理處處長、部直屬機關工會委員會委員。1月27日(正月初三),武漢“封城”第5天,新冠肺炎疫情到了最嚴重的時候,許寶利奉命從北京趕赴武漢。
責任 “關鍵時刻只想著更好完成任務”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下設7個組,許寶利和交通運輸部派出的另外3位同事都被分在了保障組,重點任務是加強對一線工作的指導,協助湖北省、武漢市做好疫情防控交通運輸保障工作。
除了協調解決大大小小的緊急運輸保障問題,連日來,許寶利還起草提交了20份報告,總字數超過10萬。
今年是他從部隊轉業到交通運輸部工作的第30個年頭。“以前出差調研有年輕同志執筆,如今全部要自己動手,好像又回到了從前。”年近60歲的許寶利笑著說,“這是一場必須拼、必須贏的阻擊戰!”
白天外出調研、晚上參加例會、深夜整理材料,許寶利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他有些基礎病,忙起來總是忘吃藥。”許寶利的妻子天天打電話,提醒他按時吃藥。
1月22日,交通運輸部啟動疫情防控二級應急響應后,建立了聯防聯控機制,許寶利擔任運輸保障組執行副組長。當日,許寶利所在的運輸服務司道路客運管理處會同貨運處,起草并發出了做好應急物資運送保障準備工作的通知。“這是交通運輸部向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印發的第一份應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文件。”許寶利說,隨后他們又根據部聯防聯控機制要求發出了兩份明傳電報,首次提出了“三不一優先”政策,組織各地儲備應急運力、開展應急運輸人員培訓等一系列工作。
當兵13年,練就了“膽子大、作風硬”。正月初二傍晚,許寶利得知被抽調進入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時,他想起了1983年大學畢業時在填寫畢業志愿書的時候,第一志愿就是:到前線去。“能夠上前線,是我一生的夢想。沒想到,這個當年沒能實現的愿望今天終于實現了。我內心當時很是激動也深感使命光榮。根本沒有一絲的恐懼,更沒有退縮。”
“以前參加過國務院工作組,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中央指導組,能在關鍵時刻擔此重任,心里只想著如何完成任務、不辱使命。”許寶利說。
當天晚上11點,許寶利忙完手頭工作回到家,連忙回放大年初一的新聞聯播,反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將要點記在了本子上。
當妻子發現他反復看新聞時,許寶利說出了實情。“她沒攔我,只問了去幾天。我說:‘只有出發的命令,沒有回來的時間表。’她就立馬幫我收拾衣服去了。”愛人的理解和支持讓許寶利感到心里很踏實。
擔當 “你告訴他,我們是中央指導組的”
盡管思想上有所準備,但到武漢后的所見所聞,還是讓許寶利心里“捏了一把汗”。
眼前偌大的武漢三鎮,與印象中的機場內外熙熙攘攘、城市街道人山人海形成了鮮明反差,最熟悉的幾個長途汽車站都是大門緊閉,許寶利感受到了沉重的擔子,他深知,保障湖北特別是武漢市疫情防控物資需要是重中之重。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交通運輸部的各項工作安排落實落地,工作抓小抓細。
在中央指導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他向國務院領導莊嚴表態:交通運輸系統已經進入戰時狀態,做好戰前動員,運力儲備充足,時刻聽從召喚,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將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交通運輸系統第一線,保證完成應急物資和醫療人員運輸任務。
走進防護服生產車間,來到車站碼頭,深入社區街道,趕赴部隊醫療隊駐地,與省、市交通運輸部門同志商量工作……在最危險的地方,許寶利開啟了連軸轉的工作模式,他講的最多的幾句話就是:交通工具可以一時停運,但交通人一刻也不能停歇。病毒傳播途徑要切斷,應急運輸通道不能斷。壓實基層防控責任,補齊工作弱項短板。落實要實之又實,細之又細。
要堅定必勝信心,要進入戰時工作狀態,用戰時的舉措、戰時的速度與時間與疫情賽跑。他每天早上不到7點就起床,常常凌晨2點才休息。
許寶利是個“老工會”,自2009年起就擔任部運輸服務司(道路運輸司)分工會主席。他熱心細致、認真負責,為大家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是全司干部職工信賴和依靠的“知心人”和“老大哥”。同樣,他把他的細心和耐心帶到了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出行難問題是否解決?應急物資接收、裝卸、保管、配送責任有沒有落實?援鄂車輛駕駛員隔離設施有沒有到位?一線員工返崗通行怎么保障?每到一處,許寶利分秒必爭,摸清實情,現場辦公。
2月3日,5個進鄂應急物資中轉調運站全部設置完成,其中一個距武漢350多公里。在此之前,許寶利一一進行了實地督導,協調解決了衛生防疫人員不足等多種困難。其中武漢周邊的4個,他去了兩次。
“你告訴他,我們是中央指導組的”是許寶利第一次說“大話”。原來,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擅自“封路”,影響不少應急物資運輸車輛通行。2月1日,一輛往返于安徽合肥和仙桃之間運送防護服原料的貨車途經仙桃市某地時,被當地村民攔了下來。
“中央指導組的一位領導向我反映說司機已經被困幾個小時了,當地就是不放行。情急之下,就讓貨車司機表明了我的身份,沒想到這招管用。”許寶利說,處理緊急問題有時還需要“亮劍”。
同時協調湖北省武漢市有關部門和企業,快速解決援鄂醫護人員滯留機場問題;協調解決各地勸返湖北省籍應急車輛問題;幫助口罩生產企業解決運輸生產設備問題……類似的協調溝通、指導督導還有很多。武漢“封城”以來,水陸空郵“生命大通道”日夜不停,2萬多名醫護人員、數百萬噸物資裝備從四面八方馳援武漢。
在做好保障組工作的同時,許寶利堅持連夜總結當天調研情況,將地方經驗和問題及時向交通運輸部報告。
“交通運輸是生命線,保障政策晚出臺一天,應急物資晚運到一天,很可能影響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很多工作要力爭做在前頭,戰時狀態就要有戰時的打法。”許寶利說。
堅守 “更大考驗在后面,不能有半點松懈”
連日來,湖北省交通運輸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生死考驗面前,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頑強的大無畏精神。
“我們行業的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住了第一階段的考驗,政治合格、作風過硬,是一支可以讓黨和人民群眾放心的隊伍。”許寶利感同身受地說,“我們做的這點事、冒的這點風險,和那些日夜奔波在路上的司機相比,和那些舍身忘己在防疫一線的交通人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當前,湖北特別是武漢的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決不能有半點松懈。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企業復工復產、農民工返崗就業需求不斷加大,未來一段時間交通運輸保通保暢工作依舊繁重。”許寶利說,“每個人都履職盡責、發揮作用,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王淑芳工作室:守護抗疫路上“同心橋”
2月10日,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運輸信息化事業部總經理王淑芳徹夜未眠。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企業復工復產在即,農民工返崗運輸保障任務艱巨。當日下午2點多,王淑芳工作室接到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來電,“明天上午10點,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上線農民工返崗包車管理功能,能不能實現?”“能!”接到任務的王淑芳語氣溫柔而堅定。
此時,留給他們的時間不足18個小時。王淑芳帶領工作室團隊,與時間賽跑,連夜對系統客運接駁功能模塊進行技術改造,同步開發測試,如期上線應用。上線僅3天,該功能就服務農民工返崗包車42趟次,搭建起農民工返崗跨省包車管理的實時信息共享通道。
全國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全國互聯網道路運政服務系統……這些面向社會服務的系統,猶如一座座“同心橋”,連接起交通人與人民群眾同心戰“疫”、守望相助之心,匯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之力。
作為這些系統的技術開發和保障團隊,王淑芳帶領工作室團隊堅定信念,沖鋒在前,當好服務和保障百姓出行、重要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防疫物資運輸車輛調度和在途運輸、網上業務辦理的技術排頭兵。
24小時在線 保暢12328
“您好,我有一批口罩想捐贈到武漢,請求協助運輸。”
“我有一輛輕卡貨車,如有運輸醫療物資需要,愿意無償提供運輸服務。”
疫情發生以來,各地12328電話系統相繼開設“疫情防控物資運輸保障專線”“疫情防控物資捐助協調專線”,每天都會接聽很多這樣的來電。
電話兩端,攜手戰“疫”。據統計,截至2月16日,12328電話共受理疫情防控有關電話業務22.07萬件。每一次焦急的詢問、每一回熱心的捐助、每一個溫馨的建議,都讓王淑芳深有感觸:“沒想到12328電話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
保障全國12328電話系統穩定運行,王淑芳和工作室團隊全力以赴,24小時技術值守。
王淑芳主動放棄春節假期,孩子期待已久的家庭旅行,不得不再次“泡湯”。團隊成員弘揚和踐行勞模精神,堅守崗位,以專業的能力及時處理好每一次突發問題。
為了更好發揮12328電話傾聽民聲、暢通民意、匯集民智的作用,王淑芳帶領工作室團隊對疫情期間的12328電話業務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百姓主要關注的問題集中在疫情路況、公共交通疫情防護等,并在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公交車等公共場所加強防護措施等方面給出建議。團隊及時將這些信息分析上報,為管理部門提供了決策支持。
不只是技術團隊,更是網上服務窗口
“我的道路運輸證在2月5日已過期,現在無法通過系統正常發起業務申請。該怎么辦呢?”2月7日,司機田師傅通過全國互聯網道路運政服務系統客服QQ群求助。
按照線上業務辦理規定,道路運輸證超期需要去辦事大廳窗口辦理。考慮疫情期間情況特殊,王淑芳主動與業務主管部門和車籍所在地運管部門溝通協調,帶領團隊加班修改程序,對系統業務流程進行優化調整,確保疫情期間辦事人只需在“網上服務廳”辦事。
該系統可謂“臨危受命”。系統于去年12月31日上線試運行, 按照正常工作流程,試運行期間只需收集問題,正式運行前一次性解決。“疫情就是命令,我們直接把試運行當成正式運行。”王淑芳帶領工作室團隊白天保障系統使用,每天晚上8點后進行技術改進,確保問題絕不過夜。
工作室成員劉利靜是負責系統開發的工程師,也是2歲孩子的媽媽。她回憶:“在一次次哄著孩子說工作馬上就完卻又一次次食言的過程中,娃學會了新的表達方式——‘媽媽工作完了沒?’”
“特殊時期,我們不只是技術團隊,還是服務窗口。”王淑芳這樣要求工作室團隊成員。
每天,線下服務電話不斷響起,大家手機里300多人的客服QQ群、與各省系統技術對接的微信群、與各省業務管理部門對接的微信群常常“刷屏”,王淑芳和工作室團隊成員總是第一時間回應技術問題。
線上線下24小時技術值守和服務協調,業務咨詢“件件有回復”,待解決問題“件件有跟蹤”,已解決問題“件件有記錄”。截至2月16日,共辦理業務12700多件,“相當于群眾少跑了一萬多次”。
“業務辦理非常快,給業戶節約了時間,節約了成本!”“對初進系統的企業很細心的指導,審驗速度快。”“服務人性化,一件事網上一次辦好,棒。”……1400多條評價,好評率達到99.16%,這讓王淑芳和工作室團隊成員一掃疲倦。“這既是對我們的評價,更是對我們的期待。”王淑芳說。
時刻思考如何做得更多
對于交通運輸信息化領域的領路人王淑芳來說,疫情期間怎么讓信息化發揮作用,如何做得更多,是她時刻思考的問題。
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在疫情期間承擔著運輸保障的重任。隨著疫情變化,“兩客一危”車輛上線率1月22日開始明顯下降, 2月9日開始逐步上升,目前仍處于低位。數量雖不多,但每一車都是群眾生產生活的必需品、重要的防疫物資,每一車都是人們安全暢通出行的愿望,不容有半點閃失。“此時的聯網聯控系統,聯的是信息,通的是信心。”
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陸續向王淑芳發來求助信息,提出如何實現線上車貨快速匹配、疫區車輛精準跟蹤等實際難題。
憑借技術保障聯網聯控系統的經驗,王淑芳工作室幫助企業加強疫區車輛管理,提高運輸組織效率。
與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聯合打造危化品運輸車輛管理服務系統,在疫情期間給石化行業企業免費提供預約排隊、疫區車輛查詢、運輸車輛調度等信息服務。
與新希望集團運荔枝科技公司合作,聯合打造冷鏈運輸信息調度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聯合,為疫情地區提供義務運輸服務。截至2月16日,王淑芳工作室配合運荔枝公司,保障運輸各類民生、防疫物資95車次,累計超過1500噸。
2月1日以來每天值班在崗、手機24小時在線,運維管理多個系統,做好工作室疫情防控……已經連軸轉的王淑芳總覺得還不夠,她說:“我們不能像醫生一樣奮戰在最前線,不過團隊開發管理的信息系統能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也算是盡自己微薄之力吧。”
冰雪終將消融,靜待繁華盛開。“我將帶領團隊,不忘初心,把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使命放在首位,放在心里。”目前,王淑芳正帶領工作室團隊奮斗在交通運輸信息系統應用升級整合之路上,以信息化手段守護好抗擊疫情的座座“同心橋”。
中國交通報社采編中心:奮戰在疫情防控宣傳報道前線
選擇了記者職業,選擇了交通行業,就要隨時準備出發。1月21日交通運輸部啟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響應以來,全國青年文明號、中國交通報社采編中心的20多位采編人員聞令而動,迅速投入應急宣傳報道工作,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及時報道部黨組舉措,采訪一線的感人事跡,為交通運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勁,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1月24日至31日報紙休刊期間,采編中心為報社新媒體平臺提供原創文字稿件及圖片、視頻75篇(張、個),多個視頻在微博、抖音等平臺上反響強烈;2月1日恢復出報以來,采編中心每天承擔了全社50%的版面任務。截至2月15日,采編中心“大交通”微信公眾號刊發了36篇原創稿件,多篇報道被交通運輸部及相關領域微信公眾號轉載。
臨時退票留京值守
1月22日中午,綜合考慮了湖北疫情的發展和應急宣傳報道的需求后,老家在湖北孝感的盧銳反復勸說父母同意,毅然退掉了當天下午回家過年的高鐵票,留在北京參與應急宣傳報道;林芬取消了到張家口過春節的計劃;王姍姍也取消了回大連為90歲姥姥祝壽的行程。
1月24日報社緊急成立駐部應急新聞報道小組后,采編中心在京的林芬、王姍姍、盧銳、馬士茹從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到部值守。
在京外的劉玢妤、張雨涵、閻語、薛彩云等與民航、鐵路、郵政快遞等相關部門、企業保持24小時聯系,隨時給報社新媒體平臺提供新聞稿件;張雅凌、王曉萌、苗蕾等積極參與“大交通”微信公眾號的采寫和編發工作。
提前返京投入戰斗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開,應急宣傳報道任務越發繁重,采編中心動員全體人員進入工作狀態,有條件的立即改簽車票、機票提前返京。1月31日開始,采編中心返京人員迅速投入出報工作。
節前堅守到1月23日的毛劍1月27日(大年初三)晚上就從山西老家回到了北京,按要求居家隔離期限一到,立即重返駐部記者工作崗位;劉興增1月28日(大年初四)乘坐10個多小時的高鐵,從福建老家趕回北京,全面統籌采訪和出報工作。
2月1日,剛從山西老家返京兩天的楊紅巖深入北京四惠交通樞紐采訪,連夜撰寫長篇通訊——《我們全力以赴,一定能扛過去》,深入報道了北京交通運輸部門統籌市民通勤和疫情防控的舉措,受到部領導充分肯定。
同舟共濟向光前行
“今天白天總理答應的兩萬副護目鏡,山航剛剛送到了!”1月27日22時許,劉玢妤撰寫的一則消息在朋友圈刷屏。這是采編中心“大交通”微信公眾號積極策劃、及時宣傳交通運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縮影。
“大交通”微信公眾號開辟《交通戰“疫”》欄目,由本報記者通過電話或微信,深入采訪一線工作人員,推出了《我們的站,我們的戰》《我送救命物資進武漢》《我們參與火神山醫院建模》《郵車開不到的地方,我們抱著包裹跑》等日記體形式有深度有溫度的稿件,感動了無數讀者。
采編中心還成立了評論小組,撰寫了《同舟共濟堅決阻擊疫情 科學施策貢獻交通力量》《一手科學防疫情 一手統籌保運輸》《生命之火 為愛燃燒》等多篇評論,較好地引導了行業疫情防控輿論。
20多天來,駐部應急小組一天都沒有休息,熬夜到凌晨是常態,采寫了各類稿件50多篇,馬士茹累倒了;“大交通”微信公眾號團隊經常深夜還在采訪寫稿、討論策劃,劉玢妤也累倒了。在澳大利亞探親的莊妍,千方百計購買口罩,快遞給同事做好防護。王姍姍每天自駕車幾十公里到報社上班,順路還采購了一批新鮮蔬菜分給同事。
鋪設有形的行之道路,交通人是先行官;架起無形的愛之橋梁,交通人是急先鋒。采編中心全體人員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重要指示精神,始終保持頑強的奮斗精神和戰斗力,堅守在疫情防控宣傳報道的前線,為交通運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