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16 12:32:25 中國網

當前,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地的企業開始陸續復工,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全面的運輸保障成為物流行業的新任務。整體物流系統的正常運轉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其他產業供應鏈體系的運轉。對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智慧物流分會、物流時代周刊、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等物流組織機構在疫情期間采用線上交流的特殊形式,先后舉辦了多場專題活動,直面疫情下物流行業及其上下游企業遇到的挑戰,并邀請業內大咖共同探討應對之策。
作為央企網絡貨運平臺,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儲智運)積極參與到了抗擊疫情的應急救援行動中,憑借精準智能匹配技術與“智援”應急物流調度系統,為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捐贈救援物資提供了全面的運力保障服務。日前,中儲智運創始人兼總工程師李敬泉教授、中儲智運戰略研究院院長劉云飛,作為重要嘉賓分別參與了多個行業權威組織機構主辦的線上探討、交流活動,與嘉賓們共同探討了物流領域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并分享了中儲智運在抗疫期間的實戰經驗。
特殊時期物流行業存在的短板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智慧物流分會組織召開的“戰疫情,保供應——物流領域抗疫復產線上沙龍”上,李敬泉教授作了主旨發言,在介紹中儲智運抗疫工作的同時,重點剖析了在疫情特殊時期物流行業暴露出的問題。
李敬泉教授表示,中儲智運早在2019年5月推出了“智援”應急物流調度系統,通過在抗擊疫情中的實際應用,充分檢驗了這一系統的巨大作用。“從1月27日開始,中儲智運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即時啟動了‘智援’系統,并且開通了應急物資的運輸‘紅色生命線’。通過一個多月的應急物流調度經歷,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對打通運輸需求方和承運方間隔的突出的協調作用。”
在發言中,李敬泉教授也針對物流行業在應對疫情時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物流行業在疫情期間暴露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初期運輸物資和運力資源的錯位,人與貨物匹配度不高,政府、企事業單位及慈善機構的救援物資找不到車發運;其次是管理平臺的錯位,疫情管理部門和物流資源之間信息不對稱,而且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物流平臺無法協調物資的運輸管理;第三是對產業復工優先順序的錯位,復工初期很多地方都是優先復工制造業,實際上應該首先恢復物流體系的功能,打通物流線,使生產物資可以運的進來,產品能夠運的出去,保證產業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針對這些實際經歷中發現的問題,中儲智運也專門出具了相關報告向江蘇省主管部門進行了反映,政府也正在研究相應的對策。”李敬泉教授最后表示,面對疫情防控,中儲智運將隨時發揮網絡創新平臺的作用,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承擔起應盡的責任。
分享抗疫物流保障的實戰經驗
在物流時代周刊、中國航務周刊、物流+網等單位主辦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物流企業影響與對策在線研討會”,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舉辦的“新冠肺炎對鋼鐵物流運輸的影響與解決方案線上公益培訓”等線上活動中,劉云飛院長通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數字物流解決方案》,全面介紹了中儲智運抗疫物資運輸的經驗,并分享了平臺的資源網絡優勢。
結合中儲智運在疫情期間運輸救援物資的實際經歷,劉云飛院長表示,疫情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影響是巨大的,不僅由于疫情和春節的雙重影響導致運力資源短缺,而且疫情初期各地在省界、市界高速通行設卡,也對救援物資的運輸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在逐漸復工期間不利于生產物資及產品的快速流通。針對這些問題,中儲智運通過長期有效的運力資源池儲備,在緊急時刻快速整合有效運力,極大緩解了物流運力短缺的現象,并細致地做好動員工作,幫助司機克服面對疫情的畏懼心理。同時,面對疫情防控帶來的臨檢、高速出入口關閉、強制隔離等不可預測的道路運輸變化,中儲智運通過全面主動的服務和協調,讓救援物資的運輸一路暢通。
“物流行業是基礎性行業,為其他產業供應鏈提供儲存和運輸導流的支撐作用,應該盡快優先恢復物流行業的經營,避免由于物流經營活動遲于制造等生產企業而出現道路運輸‘腸梗阻’現象。”劉云飛院長進一步強調說。
劉云飛院長介紹,中儲智運在疫情期間為應急救援物資提供運力保障的同時,不僅在做好內部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實現有序復工,也基于強大的整體供應鏈保障能力,為各領域企業復工提供強有力的物流運輸支持。
同時,劉院長還詳細介紹了中儲智運在數字物流解決方案方面的卓越成果。作為致力于提供數字物流基礎設施、服務及數字物流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中儲智運通過物流運力交易平臺幫助物流需求方、供給方及其他企業進行物流運力服務的交易,并通過網絡貨運平臺對物流進行高效運作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中儲智運基于領先科技構建的數字物流、供應鏈生態,并憑借在整體供應鏈上的過硬實力,中儲智運克服了運力緊缺和運輸難度加大等一系列問題,有力地保障了生產物資運輸供應暢通,為企業復工復產做好強有力的后援支持。
防控疫情、保障復工“兩手抓”
值得一提的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儲智運積極承擔起了應盡的社會責任,全天候響應援助湖北的物流需求,并派駐專人前往發貨現場,協助辦理通行證、裝車協調,保證救援物資運輸通暢。
在抗疫期間,中儲智運的客服中心24小時響應全國范圍內援助湖北地區的物流需求。同時,平臺運營數據部每天密切關注湖北區域的運單情況,通過平臺大數據系統精準統計出符合運力需求的車源信息。運營調度部在第一時間為救援物資的運輸調配車源,運營保障部則對應援運單做到單單跟進,隨時待命,持續跟蹤車輛在途運行軌跡,進行發貨、收貨跟蹤及操作指導,全程為承運司機保駕護航。
截至3月10日,中儲智運平臺應急運力已經整合了國內各地的貨車司機2324名,聯合海爾、立白、迅睿生物、雅迪等企業,已經累計從全國各地向疫情地區緊急運輸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食品等共計128.35噸,866.106方,其中包含多批次援建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物資及醫療防護物資。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企業也面臨著持續防控疫情與快速復工復產的問題和痛點。盡管企業在生產管理環節可以通過體溫監測、消毒消殺等措施來保證疫情防控,但是生產物資一旦進入物流環節,則往往涉及多個組織、多個節點的流通,企業本身對此并無管控能力。對此,中儲智運通過全程數字化的物流管理,借助平臺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最大限度實現“無接觸”物流運輸管理,并通過全程在途監控等科技手段把好安全復工復產的最后一道關,這值得整個物流行業學習與借鑒。
風雨過后見彩虹,寒冬消散是春天。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物流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將為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目標任務提供堅強保證。“用科技讓物流更高效”一直以來都是中儲智運的企業使命,中儲智運愿與社會各界共享科技研發所產生的價值。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