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18 09:22:18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一輛六軸車限載49噸,水泥加至車貨總重48.5噸的時候,便自動停止。”湖南益陽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申引峰介紹,企業安裝了自動發貨控制器,可全程智能控制裝貨量,基本能夠做到“零超限”出廠。
源頭監管是治超治本之策,益陽實踐只是湖南加強治超工作源頭管理的一個案例。為鞏固治超成果,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自5月10日至8月31日,在全省開展貨運車輛超限超載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推進依法嚴管、標本兼治、立足源頭、長效治理。
“電子警察”路口把關
近年來,湖南從構建超限超載運輸治理長效機制入手,加強對重點貨運源頭單位的監管,對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企業、貨物運輸場站、貨物集散場站和廠礦企業貨物裝載點,建立管理臺賬,督促、引導貨運源頭單位安裝稱重設備和監控設備,將超限超載堵在源頭。
岳陽市平江縣海力石材有限公司運輸車輛的進出道路上單獨設有一個科技治超點,配置不停車稱重檢測系統,由“電子警察”監管把關。5月11日,該系統正式通過驗收,與縣治超平臺對接。試運行階段,該公司貨運車輛超限率由50%降至2%以下。
“科技+源頭”無縫監管,治超成效顯著。此次四部門聯合開展的治超專項整治行動,源頭治理仍是關鍵。整治行動重點對車輛生產、改裝企業源頭進行治理,落實重點貨物裝載源頭單位主體責任,落實貨物裝載地以及貨物單位責任,健全完善路警聯合執法協作機制,落實高速公路入口聯合治超,推進車輛超限超載聯合執法常態化、制度化。
整治行動按照“全省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工作機制進行。各市州、縣(市、區)政府是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本地區整治行動的組織領導和具體部署;交通運輸、公安交管、工業信息、市場監管、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等部門和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落實分工。
對負有治超職責的工作人員收取“好處費”,為超限超載車輛違規上路、偷逃過路費提供“保護傘”,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利益,或有其他履職不到位行為的,湖南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三級聯動護好農村公路
行駛在永州市冷水灘區仁山村公路上,干凈整潔的公路讓人心曠神怡,滿載臍橙的貨車,正沿著農村公路順暢地走出村莊,開往城市。
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完好,離不開治超執法人員的守護。近年來,湖南強力推進農村公路治超,通過加強流動巡查、設置限高限寬龍門架、暢通投訴舉報電話等措施,使農村公路路況由“差”變“優”、由“通”向“好”。
隨著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治超力度加大,部分違法超限超載車輛為躲避檢查,轉向農村公路行駛,導致農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損害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出行。
湖南以打造“四好農村路”為契機,把農村公路治超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緊密聯系起來,通過“抓點帶面”推進農村公路治超工作,縣、鎮、村三級干部以及村民共同發力,形成了政府主抓、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治超格局。此外,各地通過巡查、派駐、暗訪等方式,組織執法人員對農村公路超限超載車輛開展集中整治。
在郴州市永興縣貴祥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灘洞二礦,交通運輸部門派駐專員協助源頭企業進行治超監管。該公司負責人李國云介紹:“礦區每輛運輸車出廠時,必須在礦山源頭、驗票站點等節點刷卡查驗,一旦超限超載,礦區的稱重檢測系統就會報警,從源頭上遏制違法超限超載車輛駛出。”
長沙、株洲、湘潭、岳陽等市創新推行農村公路治超“路長制”。在湘潭湘鄉,由市委書記擔任路長,負責鄉道管理工作;各個鄉長、村主要負責人擔任分路長,具體負責村道管理工作;村干部組成巡邏隊,在巡查過程中,一旦發現違法超限超載車輛,立即通知治超執法人員處理,真正做到責任層層落實。
益陽市赫山區完善區級立體網格化治超體系,堅持一個公路超限檢測站、一支應急治超中隊、7支流動治超中隊、N個行業主管單位和所屬鄉鎮巡查駐守的“1+1+7+N”網格化模式,對農村公路開展聯合治超、集中整治。
通過對農村公路貨物源頭和路面的嚴格管控,湖南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全面提升。目前,全省基本實現了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三級聯動防護網。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