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22 09:21:51 中國郵政報

萬國郵聯新發布的《冠狀病毒危機與郵政部門》報告顯示,根據1月23日到5月14日監測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 2020年國際寄遞量下降了21%,是2010年萬國郵聯開始統計192個成員國的電子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
萬國郵聯總干事比沙爾·侯賽因表示:“受疫情的影響,人們都選擇留在家中,郵政的相關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盡管疫情大流行期間世界各地的郵政運營商繼續為客戶努力工作,但是,為阻止病毒傳播,他們也采取了各種措施,經歷許多挫折。”
研究顯示,目前所有郵政產品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尤其是國際貨運影響尤為嚴重。國際流通因為機場關閉而中斷,即使貨物仍可以自由轉運到大多數目的地,但是郵政運營者發出的緊急信息大大增加,越來越多的郵件“擱淺”在發件人和接收人之間,截至今年5月,每出口2.1件物品,只有1件能收到簽收通知。
該報告列出運輸中斷、產能短缺和全面停產以及病毒對勞動力能力的影響等都是阻礙供應鏈的主要因素。萬國郵聯預計,家庭收入下降還將進一步拉低郵政業務量。
除業務量明顯下降外,該報告還預測了全球郵政運營商的三種可能結果。
第一種是悲觀的情況,郵政運營商無法完全恢復。勞動力供應嚴重短缺,企業無法生產或交付產品,全球價值鏈遭受破壞。基礎設施缺乏復原能力,特別是公共衛生設施實行了長時間的封鎖政策,對所有經濟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政府提供的經濟救濟不足以支持企業和家庭,進一步抑制了供求,其結果是可支配收入急劇下降,吸引消費者將支出轉移到最重要的必需品上,而遠離了郵政服務。而且郵政部門普遍比較保守,無法及時根據企業和消費者的不斷變化調整供應和服務。
第二種也是最現實的情況,郵政運營商將從疫情的短期影響中恢復過來,但信件量仍將繼續下降,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郵政運營商目前正在經歷的情況。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惡化,企業暫時無法生產或交付貨物,反過來導致全球價值鏈的零星中斷,改變企業的活動,并導致一些中間產品的交換出現短期下降。隨著公共衛生措施的逐步放松和人們適應疫情常態,經濟活動可以更迅速地恢復,線上包裹訂單的增多可以穩定郵政部門的收入,雖然無法彌補潛在損失,但能幫助郵政運營商最終克服危機。
第三個可能的結果是郵政運營商能夠迅速復蘇,抓住機遇,扭轉長期的業務量下降趨勢。許多影響的范圍、規模和持續時間有限,造成短期內無法生產或交付貨物,全球價值鏈沒有受到重大破壞,這意味著只有一些企業和少數中間產品受到影響。企業和家庭得到的大力支持也能穩定供求;消費者超出歷史最高水平的線上購物訂單,將會帶來線上包裹的激增,消費者也將會形成持續性的線上購物習慣,物流業務的興起將會持續更長時間,從而增加郵政渠道的使用率,為郵政運營商提供額外的收入,這反過來使他們能夠投資郵政業務結構轉型,解決長期危機。
報告提到,這三種設想側重于說明郵政總量的潛在演變情況,雖然這可能是對現實的簡化,但可以幫助郵政運營商避免最不利的結果。為此,萬國郵聯提出建議:提高郵政供應鏈的彈性,采取公共衛生措施、采用數字替代品以幫助郵政運營商和決策者減輕疫情的長期影響并利用潛在的機會。報告提到,應該特別照顧偏遠地區的居民以及增加他們負擔得起的郵政服務的機會。此外,決策者可以與郵政運營商密切合作,監測國內和國際網絡的總體情況。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