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08 11:00:03 湖北日報

物流業是經濟發展晴雨表。在湖北,公路水路貨運量占了全省總貨運量的八成,其復工達產情況,與湖北疫后重振緊密相關。
省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1-5月,全省公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為1.1億噸和153.8億噸公里,其中5月達到7850萬噸和124.4億噸公里,已恢復至去年七成左右;完成水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達到9980萬噸和744.7億噸公里,其中5月貨運量和周轉量比4月增長了14.1%和7.5%。港口貨運吞吐量數據更可觀,前5個月追平了去年同期。
“數據的好轉,說明湖北經濟正在加速恢復活力。”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主動降價、提升服務
公路貨運走過“寒冬”前景可期
6月29日,走進位于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的壹米滴答武漢園區,映入眼簾的是20多輛大貨車正在排隊,工人們開著叉車將貨物裝上車。看上去,生意不錯。
“每天可發送貨物1600噸左右,其中省內1400噸,省外200噸。”壹米滴答湖北分公司運輸負責人羅寬介紹,公司從2月底復工復產以來,業務量逐月增長,4月份恢復50%,5月份為60%,6月份接近80%,園區的200多輛貨車基本處于正常運轉狀態。與3、4月份主打運輸防疫物資不同,5月份以來,運輸的貨物逐步回歸正常,主要是家電、食品、服裝等物品,客戶都是省內及國內復工復產的工廠。
不過,今年的運輸價格要比去年便宜一些。羅寬介紹,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的業務還未完全恢復正常,導致物流企業普遍“吃不飽”,為了活下去,大家主動降價。
記者走訪了東西湖10家物流企業,發現運價下降了10%至30%不等。一家經營華東專線的物流公司負責人王永介紹,公司從武漢發往上海的運價從過去的1000元/噸下降到了800元/噸,周邊有的“夫妻檔”甚至降至700元/噸。有的企業過去只走普通國省干線,為提高效率,主動改走高速公路,降低利潤提升服務品質。
“各種降價、補貼措施層出不窮。”大道物流湖北園區負責人熊偉表示,公司在武漢、十堰、黃岡經營了4個物流基地,經摸底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企業或直接降價,或加大對加盟商、客戶的補貼力度,從而穩定客源。
經營遭遇最大挑戰的是冷鏈物流運輸企業。北京新發地市場發生疫情后,海鮮銷量受到巨大沖擊。受此影響,武漢發往全國各地的冷鏈運輸業務一落千丈。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物流集團負責人透露,6月中旬以來,公司的海鮮等冷鏈訂單從日均3萬單下降到2000單,損失巨大。“期待著下半年全球疫情好轉,海鮮正常回歸,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武漢市物流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3-4月,大部分企業都有積壓訂單,5月份之后,市場競爭加劇。像壹米滴答、德邦快遞等部分企業,在經營大件物流的同時,紛紛加大對小件(3—70公斤)快遞市場的挖掘,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表示,經過幾個月的自我調整、升級,公路貨運逐步走出寒冬,市場恢復到七成左右,實屬難得,這也是湖北經濟復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真實寫照。隨著中央支持湖北疫后重振一攬子計劃落地,市場信心進一步增強,公路貨運將持續向好。
政策疊加,水運迎來復蘇之春
武漢集裝箱吞吐量同比正增長
6月30日上午,在陽邏港二期的一號泊位,岸橋將一個個集裝箱吊起,穩穩地放在“皖合集號”輪船上。當天,216個集裝箱全部吊裝完畢,發往上海港。碼頭背后的堆場內,擺放著一排排集裝箱,港區大門口,前來裝卸貨物的車輛絡繹不絕。
陽邏港集裝箱業務的繁忙,是湖北港口貨運復蘇的縮影。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武漢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69萬標箱,同比增長6.14%,其中陽邏港二期、三期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5萬標箱。
“這是疫后武漢集裝箱吞吐量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在省交通運輸廳港航局,記錄著疫情發生以來武漢港集裝箱業務的月度數據:2月份4.17萬標箱,3月份5.06萬標箱,4月份9.62萬標箱,5月份突破10萬標箱,6月份14.69萬標箱,徹底打了翻身仗。
成績來之不易。復工復產以來,武漢港發集團開通了陽邏港——經開港的“水上巴士”,實現了集裝箱新短駁物流運輸模式;5月9日,裝載20多種貨物的“華航漢亞2號”在陽邏港啟航,駛往日本,宣告長江中上游第一條國際水運航線——武漢至日本集裝箱江海直達航線正式實現周班制(每周一班),點對點運輸。該航線自去年試運行以來,累計開行5個航次;6月17日,開通了落實國家大宗貨物“公轉鐵”首單鐵礦砂鐵水聯運專列,50個集裝箱發往陜西……
“通過不懈努力,港口貨運量逐月增長。”武漢港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到6月底,公司的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已接近正常水平,商品車運輸量同比實現了正增長。
省交通運輸廳港航局相關人士表示,4月份全面復工復產以來,企業的貨物運輸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新基建工程大量上馬,帶動了鐵礦石、建材等大宗貨物運輸,增長十分明顯。眼下,黃石、鄂州、荊州等地港口建設如火如荼,長江航道“645”工程、漢江梯級開發樞紐等項目順利推進,這將為下半年湖北水運復蘇打下堅實基礎。
一系列利好消息也不斷傳來——
5月底,《黃石港總體規劃(2035年)》獲得交通部和湖北省政府聯合批復,港口貨物年吞吐能力從7000萬噸增至1.54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從20萬標箱增至110萬標箱,碼頭靠泊等級從3000噸、5000噸級升至萬噸級,還能兼顧停靠2萬噸級大型海輪;
7月3日,交通運輸部宣布湖北啟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建設現代內河航運是重點任務之一,要求我省通過3-5年時間,實現高等級航道達到2500公里,丹江口至興隆段航道可通行千噸級船舶,興隆至河口段航道可通行2000噸級船舶。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坦言,湖北水運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春天,必將為湖北疫后重振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