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經濟運行企穩回升 發展韌性不斷彰顯

發布時間:2020-07-23 15:43:17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微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面落實“六穩”、“六保”重大政策舉措,及時出臺減稅降費、援企穩崗、紓難解困政策措施,我國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和經濟企穩回升的可喜成績,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經濟復蘇,生產總值增速企穩回升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沖擊前所未有,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隨著我國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扭轉了一季度下降6.8%的局面,主要經濟指標呈現明顯邊際改善,顯示出我國經濟強大的韌性與抗風險能力。我國經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能夠迅速恢復元氣,主要得益于中央部署有方、各地措施有力、企業積極有為、群眾配合有效。宏觀經濟政策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援企業、穩崗位、減稅費、降成本,精準部署“六穩”、“六保”政策;各地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暢通政策傳導,提高服務意識,通過金融支持、消費券發放等多種靈活措施穩經濟、保民生;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發展新業態、創造新模式,通過實體轉網上、外銷轉內銷、直播帶貨、在線交易、遠程辦公、無人配送等靈活生產經營模式創造價值;廣大群眾自覺支持疫情防控,志愿開展社區街道管理,思想認識不斷提高,確保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二、供給改善,三大產業加速恢復向好

農業生產平穩。盡管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單產有所提高,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4281萬噸,創歷史新高。農業種植結構持續優化,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牛奶、禽蛋等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

工業生產恢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前期制約生產恢復的勞動力和防疫物資短缺問題已經基本緩解,工業生產較快恢復。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4.4%,一季度為下降8.4%。從產業看,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恢復較快;從產品看,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工業機器人,載貨汽車等工程機械產量達到歷史較高水平,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集成電路圓片、充電樁等增勢迅猛;從產能看,全國高爐開工率、全國產能利用率等指標逐步恢復正常。

服務業增速回升。我國服務業二季度增長1.9%,一季度為下降5.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分別增長14.5%和6.6%;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降幅逐步收窄。6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比上月提高1.1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互聯網軟件信息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等領域商務活動趨于活躍。

三、需求回暖,內需發展動力逐步增強

投資復蘇轉強。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13.0個百分點,4月份開始增速由負轉正,4、5、6月同比分別增長0.8%、3.9%和5.6%,增速逐月加快,帶動內需走強。分領域看,在中央預算內資金抓緊下達、地方專項債擴容等逆周期調節政策持續發力下,基建投資增速自4月由負轉正,并呈現快速增長,個別月份增速達到10%以上;制造業投資受新冠疫情和貿易摩擦影響,恢復速度偏慢,但季度跌幅明顯收窄;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長1.9%;醫藥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商務服務業等高技術產業增勢良好,投資增長6.3%,部分行業增速達到兩位數以上。

消費溫和回補。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分領域看,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增幅較高,基本生活用品和醫療用品增勢較好;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等升級類商品銷售二季度以來實現較快增長;汽車和住房消費有所回暖,6月份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1.6%(中汽協數據),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3%、銷售額增長8.8%。消費新模式發展優勢更為突出,全國網上零售增長7.3%,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智能施工、無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化解了現實生活中的堵點、難點。

外貿好于預期。穩外貿政策措施為促進外貿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從季度走勢看,我國外貿增長經歷一季度震蕩后,二季度有所回穩、同比下降0.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6.3個百分點,6月當月出口、進口雙雙實現正增長,出口增長4.3%,進口增長6.2%。

四、價格平穩,物價漲跌幅向合理區間回歸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逐月放緩。疫情短期內對食品和服務價格的影響逐步弱化,糧食生產喜獲豐收,豬價上漲動力趨弱,蔬果、禽蛋供應充足,CPI總體呈現穩中有落態勢,同比漲幅回落至合理區間,由一季度上漲4.9%下行至二季度上漲2.7%。

工業生產價格降幅呈現收窄勢頭。受前期國內企業庫存增加、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挫等因素影響,上半年PPI同比下降1.9%。由于復工復產加快,經濟活動逐步恢復,6月份同比下降3.0%,較5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

五、大局穩定,民生保障能力持續提高

就業收入基本穩定。在疫情防控要求假期延長、居家隔離、彈性工作的大背景下,我國千方百計穩定居民就業與收入,實施援企穩崗、就業幫扶、以工代賑、就業補貼等政策,上半年居民就業與收入保持了基本平穩,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復產復工復商復學積極推進,社會各項工作運行有序。1-6月份,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7%。尤其是社會保障水平持續加強,人均轉移性收入名義增長8.2%,人均社會救濟收入和補助收入增長13.2%。就業形勢逐漸好轉,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連續兩個月小幅下降,其中25-59歲群體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2%,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8小時,比上個月上升0.7小時。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面對困難,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群眾關切的事情要努力辦好。針對疫情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各級部門強化社會保障和兜底幫扶力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財政補貼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加強民生商品市場供應,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上半年,居民基本生活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脫貧攻堅成效突出,貧困人口較多的四川、貴州、廣西等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均在5.5%-7.6%之間。

六、成績突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

我國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下,我國及時采取應急舉措,對新冠肺炎實行甲類傳染病管理,各地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打贏了武漢和湖北保衛戰并取得決定性成果,各省市快速擴充收治床位,優先保障醫用物資,不斷優化診療方案,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疫情防控實施常態化管理,國內積極控制傳染源,加強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出入境構建外防輸入體系,加強對境外我國公民的關心關愛,增強國際交流合作,及時提供醫療物資支援。我國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本土病例較長時間保持在個位數水平,截至7月15日治愈患者超過6.3萬人,14億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得以有效保證,并為世界抗疫做出實質性貢獻。

七、未來可期,經濟長期發展韌性不改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世界和我國經濟下行風險,但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超大規模經濟優勢奠定長期發展基礎,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巨大韌性和潛力。今年國內生產總值有望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持續保持在1萬美元以上;擁有14億人口大市場、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人群,消費潛力世界屈指可數;高儲蓄率支持大容量投資空間,新型基礎設施與產業投資積勢蓄能,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我國具有雄厚物質基礎和完備產業體系,制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鏈供應鏈完整;貨物貿易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規模國際領先;科技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人力資本紅利不斷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與服務業比重不斷提升,以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服務業表現活躍;互聯網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網上零售、線上辦公、數據中心等逆勢成長的新增長點不斷涌現;企業創新創業動力強勁,智能制造、無人生產、智慧服務等新生產經營模式蓬勃興起,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和動力。

我國經濟在新冠疫情蔓延、國際貿易萎縮、外部壓力增強等突發變化之際展現出了強大發展潛力與動力,經濟的回旋余地仍然巨大,增長動力依然強勁,未來將持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作者:閆敏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