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14 11:31:54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引言:在如今物流行業的競爭邏輯中,企業成本控制的能力與企業競爭力大概是可以劃等號的。
有人說物流企業之間就是一場零和競爭的游戲,輸贏無非是此消彼長。這句話雖不準確,但也確實一定程度體現了如今的行業現狀——超過14萬億市場中的30多萬家物流企業在不斷發展擴張的過程中,逐漸進入了白熱化競爭階段。
2016年以來各月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
我們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中可以看到,在2016年之后,我國公路貨物平均運價呈逐步下降狀態,但物流企業成本卻在不斷上升,這讓很多物流企業叫苦不迭,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在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中苦苦堅持。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和按軸收費的政策更是加劇了眾多物流企業的壓力,成本急劇上升、貨物資源驟減、道路運輸限制等多方面因素讓許多中小物流企業難以為繼,即使國家出臺了免收高速費的利好政策,也很難避免眾多中小企業被兼并或破產的結局。
輪胎管理——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
在逐漸增加的成本壓力下,“降本增效”再一次成為物流企業管理者們討論的核心話題,從企業管理、車隊管理、金融方案到車輛養護、輪胎管理、潤滑油管理等諸多方面尋求降本增效的解決方案,提升企業利潤。
降本增效的方式有很多,輪胎管理就是其中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輪胎作為運輸車輛最關鍵的部分之一,不僅會對車輛油耗、安全性、承載力、舒適度等方面產生影響,而且使用合適的輪胎還可以降低車身自重,從而增加載貨量,帶來更高收益。接下來,小編以幫助申通快遞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的佳通GTL919輪胎為例,為大家介紹如何通過選配合適的輪胎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申通快遞作為國內龍頭快遞企業之一,每天運輸快遞數量達到2000多萬件,擁有干線運輸車輛超過5200輛,匹配輪胎10多萬條,所以選擇一款能夠降本增效的輪胎對于申通快遞來講至關重要。
經過嚴苛的市場調研及試用,申通最終大量選配了佳通GTL919輪胎。佳通GTL919為寬基胎且承重能力強,可以用單胎替代雙胎,減少車輛輪胎數量,不僅大幅降低了采購成本,而且在后期養護、維修、更換過程中,費用成本與時間成本均會相應降低。
其次,由于輪胎減少,車輛自重也相應減輕,可以為車輛帶來更優的載貨能力。根據實際測算,一輛3軸掛車在全部更換使用GTL919輪胎后,可以有效減重384kg。如果將384kg全部轉化為貨物重量,按照卡車一年行駛20萬公里,貨物價值0.4元/噸/公里計算,僅此一項每年每輛車收益就可增加30000多元。如果加之GTL919為車輛帶來的節油效果,那么僅輪胎一項就可以為企業帶來非常可觀的收益。
經過長時間使用,申通快遞區域車隊更換GTL919輪胎后輪胎成本顯著下降,車身自重也相應減輕,減少了過路過橋費用,而且輪胎耐磨性提升了將近20%,有效使用里程數達到40萬公里左右,性價比極高。經過四年時間的合作,申通的掛車將近90%都已替換為佳通輪胎,并且這些掛車在出廠時就被申通指定使用佳通輪胎。
佳通不僅重視產品研發,售后服務體系同樣也非常完善。同樣以申通快遞為例,佳通安排專業培訓講師上門為申通快遞開展輪胎使用、保養、維護培訓課程,幫助車隊管理人員及司機了解輪胎的正確使用方法,避免因人為問題縮短輪胎使用壽命。此外,佳通定期組織維修人員上門檢測輪胎磨損程度、胎壓、胎體變形情況等,并提供維修保養建議,幫助企業正確管理輪胎。
“降本增效”一直是物流行業發展的主題,也是物流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之一。2020年,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停工停產之后,“降本增效”更是成為關乎企業生存的關鍵,任何一項成本優化都有可能成為驅動企業繼續發展的動力。輪胎作為運輸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一款合適的輪胎不僅能降低購買及使用成本,而且還可以降低油耗、增加承載力,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有助于解決物流企業的燃眉之急。佳通輪胎作為國際知名品牌,深耕我國物流行業近30年,以尖端科技結合我國物流行業特點打造出種類繁多的本土化輪胎,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物流行業降本增效的發展進程。
原創 |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