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26 17:09:42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2020(第二屆)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工信部鋼鐵行業節能標準化工作組、工信部鋼鐵行業節水標準化工作組、工信部鋼鐵行業資源綜合利用標準化工作組聯合主辦,本屆論壇以“品質提升—綠色發展”為主題,論壇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肖邦國和姜曉東主持。天津源泰德潤鋼管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受邀參加本屆論壇,天津源泰德潤集團總裁、方矩管產業發展與合作創新聯盟秘書長戴超軍受邀發表《標準引領方矩管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
自2019(首屆)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召開以來,中國鋼鐵行業以標準引領的高質量發展受到了地方政府和鋼鐵行業的廣泛關注,與會領導和代表群策群力,共同探討如何以標準化規范、支撐、引領我國鋼鐵行業品質提升和綠色發展,共享鋼鐵企業標準化工作與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實踐,共謀鋼鐵行業“十四五”標準化發展宏圖。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姜維和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院士為本次第二屆論壇做了開幕致辭。干勇院士在致辭中指出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舉辦的“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是鋼鐵行業最高級別的標準化科技論壇。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原主席、世界鋼鐵協會原主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原會長、星閃聯盟理事長、全國工商聯標準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家商務部G20后續會鋼鐵專家組成員、國家工信部國家質量品牌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戰略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中國標準2035戰略項目組副組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首席顧問張曉剛為論壇作了《標準助力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報告中提到標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成果和典型標識,指出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成功的標志包括五個方面:一是能引領全球鋼鐵行業的科技創新;二是能引領全球鋼鐵行業的管理創新;三是在全球鋼鐵行業規則制定中做主要貢獻;四是在承擔全球社會責任中起引領作用;五是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希望中國鋼鐵工業在實施標準化戰略過程中,能夠著力提升最先進標準的自我生成能力、自我復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倡議行業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需要勇于擔當,承擔起中國標準走向世界、掌握世界工業話語權的時代責任。
國務院參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際質量科學院顧問院士、清華大學質量與可靠性研究院聯合院長、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總工程師張綱為論壇作了《以NQI理念促進標準化建設》的報告。介紹了國際NQI(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在世界各地區的建設情況、重要作用、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指出NQI現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貿易便利化的重要基礎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結合對中國NQI與標準化事業發展的關系分析,張綱參事表示,標準化與NQI屬性內涵趨同、目標指向相同、建設發展協同,NQI支撐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基于我國鋼鐵行業標準化事業后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積極探索基于NQI的標準應用體系;二是基于NQI理念創新標準化研究支撐與應用服務;三是以NQI理念促進標準化建設。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副司長李玉冰為論壇作了《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形勢與任務》的報告,指出當前國際標準化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政府主導作用突出,高度關注新興產業領域,突破傳統經貿領域影響國家治理,并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年來,我國深入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參與區域標準化組織活動,開展區域標準化研究。針對我國鋼鐵行業下一步標準化工作任務,建議抓好三個重點: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二是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共贏發展;三是加快標準“走出去”。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標準處處長甘小斌為論壇作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報告中解讀了國家關于標準化工作的最新政策,以標準保障質量可靠性和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錦剛為論壇作了《標準先行,做鋼鐵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的報告,介紹了中國寶武集團在沿海、沿江區域布局和近年來兼并重組的情況,提到中國寶武集團2019年度產量9522萬噸,營業收入5566億元,利潤345.2億元,2020年將有望實現產量1億噸、成為世界第一的目標。提出寶武集團未來將開拓在新材料、智慧服務、資源環境、產業園區和產業金融上的業務。
湖北黃石西塞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唐硯冰作了《西塞山區特鋼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報告,介紹了西塞山區有著歷史悠久的煉鋼工業基礎(1890年成立的漢冶萍煤鐵廠是我國近代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1913年的大冶鐵廠曾擁有兩座亞洲第一高爐)以及中信泰富投資控股新冶鋼在西塞山區的發展情況和由西塞山區區政府主導建設的黃石科創模具技術研究院這一產業研究院對區域特鋼、模具鋼企業在政、產、學、研、用上的實踐,表達西塞山區打造“特鋼之都”的產業優勢和決心。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院長林翎為論壇作了《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化發展》的報告。指出從世界發展趨勢看標準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介紹了中國標準化工作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中國實現2030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達到碳中和對鋼鐵行業來說壓力巨大,鋼鐵行業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管理,行業低碳發展任重道遠。
鞍鋼集團科技發展部處長沙慶云為論壇作了《新形勢新理念開創鋼鐵企業標準化工作新局面》的報告,介紹了鞍鋼集團近年在各主力產品鐵路用鋼、壓力容器用鋼、結構鋼、釩和鈦、汽車用鋼、核電用鋼等所開展的標準化工作和成果,并指出行業協會、聯盟等社會組織在標準化工作中大有可為。
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曉兵為論壇作了《標準化建設助力沙鋼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介紹了江蘇沙鋼集團的業績情況(2019年度銷售收入2521億元,利稅170億元,其中鐵3325萬噸,鋼4110萬噸,材4052萬噸;2020年1-9月份銷售收入1870億元,利稅149億元,其中鐵2536萬噸,鋼3033萬噸,材3024萬噸),人均產鋼超1500噸,近年來投入200多億元實施了近百項重大環保節能改造項目,綠色發展成為沙鋼發展的“主基調”;通過先進鋼鐵制造技術+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讓智能成為沙鋼發展的“加速器”。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秘書長張弛為論壇作了《搭接標準化工作平臺,深化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的報告。介紹了工程建設協會標準(CECS)是1986年受原國家計委委托開展推薦性標準編制試點工作,已累計批準發布協會標準850余部,在編項目2500余項。介紹了協會分支機構鋼結構專業委員會、建筑振動專委會、冶金分會等情況,提到第六屆建筑振動專委會現有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近三十多位國家級大師。同時也以刊發的《鋼結構鋼材選用與檢驗技術規程》、《鋼管混凝土束結構巖棉薄抹灰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等標準在工程項目中所發揮的作用,并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為例介紹了采用快速編制程序制定應激性標準能夠解決相關工程對技術標準的急需問題。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工程和物資裝備管理部副處長趙霽明為論壇作了《中國石油用鋼情況介紹》的報告。介紹了中國石油天然氣近年來的采購價格趨勢變化以及中國石油集采策略要求,指出利用標準在采購工作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國家工業和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長李君為論壇作了《注重融合領域標準研制與應用推廣,創新服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報告。介紹了國內外眾多標準化組織聚焦融合領域開展的相關探索與實踐,提出標準化工作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
天津源泰德潤鋼管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方矩管產業發展與合作創新聯盟秘書長、國家工信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工信委經濟社會發展信息技術人才、上海鋼管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戴超軍為論壇作了《標準引領方矩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報告中首先表示通過參加首屆和本次第二屆中國鋼鐵高質量標準化論壇,各部委領導對國家政策的精彩解讀和鋼鐵行業標桿企業家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實踐經驗的分享對企業管理者在經營方向的把控和戰略機遇的把握意義非凡。中國鋼管行業在改革開放中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獲得飛速發展(1949年中國鋼鐵年產量15.8萬噸,2020年中國鋼鐵年產量預計破10億噸;1949年中國鋼管年產量0.4萬噸,2020年中國鋼管年產量預計達9000萬噸),鋼管制造尤其是焊接鋼管制造在加工領域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行業,行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90%以上。中國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獲得快速發展,有著顯著的特征和優點,但同樣也存在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面臨同質化競爭問題。民營企業家在競爭中往往單一通過規模化擴張追求成本領先,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勇氣不斷進行市場洗牌來獲得競爭優勢,過程慘烈且不可持續,因為規模擴張帶來的成本降低終將達到閾值,成本降低的邊際效應會遞減至零。競爭的本質是為了遠離競爭,價格戰競爭的困局在戰略上可以通過三個層面來進行破局:一是走國際化進一步獲得信息不對稱和資源整合帶來的盈利機會;二是重心遠離價格戰激烈的存量市場競爭,為產品培育新的應用場景創造新的增量市場,在新市場中搶占新機;三是通過高質量發展,將行業由資金門檻轉化為技術門檻,用標準為企業帶來質量溢價。以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這一新市場機會為例,介紹了天津源泰德潤集團近年為方矩管在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筑應用所做的努力,提到2017年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協助下,天津源泰德潤集團起草編寫的方矩管行業內第一批團體標準中第一個團體標準就是《建筑結構用方矩管》,它以市場應用為出發點聯合了方矩管行業的上游鋼廠和下游用戶終端,填補了國內標準市場的空白,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發展提供了產品部件的一個參考。分享了國家關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政策文件和市場最新動態:在消費端,來自建筑業的需求占比超過60%,但鋼鐵在建筑結構上的使用量卻只有7%~8%,而歐美等國家(地區)這一比重為40%左右。現在我國每年新建十多億平方米的房屋,如果能在建設標準中,減少混凝土的用量,適度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用鋼比重,甚至推廣使用鋼結構建筑,一年可以多使用1億多噸鋼材,有助于消納這些產能。此外,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房屋一般壽命為30年,鋼結構房屋壽命可以長達70~100年,提高建筑用鋼標準、推廣使用鋼結構建筑,不僅可以減少砂石水泥用量,破解“建筑垃圾圍城”的困局,同時,還可以大幅提升房屋質量、延長房屋壽命,形成廢鋼煉鋼的循環經濟,有利于抗震減災、綠色環保,一舉多得。同時介紹了方矩管產業發展與合作創新聯盟的最新動態情況,指出方矩管聯盟是在天津市正式備案的全國性、公益性的產業組織平臺,旨在打通政、產、學、研、用,通過標準化和智能化工作的開展引領方矩管行業高質量發展 ,聯盟目前成員包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協會聯盟組織、企業和專家學者等已有89位成員,聯盟企業成員總注冊資金達到550億元。最后介紹了天津源泰德潤鋼管制造集團近年來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標準化和智能制造的工作開展情況,以天津源泰德潤集團使命“致力于為鋼管用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立志讓結構鋼管更廣泛地應用到中國經濟發展建設中,讓所有合作伙伴做更簡單的生意”來闡述集團近年來發展的一些提升和轉變,提出未來會在智能制造、行業質量分等分級評價評定、大數據和區塊鏈上發力,引領中國方矩管行業的新發展。
中冶節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郝以黨為論壇作了《標準化促進鋼渣加工處理水平整體提升》的報告。介紹了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和中冶節能環保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情況,提到國內外鋼渣處理技術各自的優勢和缺陷,匯報了中冶節能在鋼渣處理方向所做的系列全覆蓋標準體系情況和工程應用。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為論壇作了《“十四五”鋼鐵企業和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路徑和建議》的報告。提出十四五階段科技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將是新時代發展的機遇所在。指出建立防范產能過剩長效機制、加快聯合重組、流程持續優化、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綠色制造、加快智能化建設、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將是鋼鐵行業在“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
本屆論壇共有約400位嘉賓參加。分別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工程院、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全國工商聯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等政府部門、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領導;湖北省發改委,四川省經信廳,沈陽、成都、安慶、安陽、日照、赤峰、攀枝花、江油、陽江、宣城等地工信和發改部門,泰州市、唐山市、日照市、攀枝花、聊城經濟開發區、遷安、樂亭等市場監管部門,聊城經濟開發區、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連云港市連云經濟開發區等管委會等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出席。來自中國寶武、鞍鋼、河鋼、新興鑄管、中信特鋼、首鋼、沙鋼、山鋼、包鋼、太鋼、馬鋼、本鋼、陜鋼、福建三鋼、攀鋼、昆鋼、酒鋼、新余鋼鐵、南鋼、新天鋼、建龍鋼鐵、德龍鋼鐵、河北津西鋼鐵、永鋼、中天鋼鐵、常州東方特鋼、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137家鋼鐵企業,中關村標準化協會、四川省釩鈦鋼鐵產業協會、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鋼鐵研究總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湖南博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江陰齒輪箱制造有限公司等50家社會團體、研究機構、節能環保及設備制造企業的主要領導和部門負責人也出席了本屆論壇。
本屆論壇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來自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新社、光明日報、央廣中國之聲、央廣經濟之聲、工人日報、中國科學報、中國工業報、中國礦業報、中國冶金報、經濟參考報、中國市場監管報、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中國經濟導報、第一財經、新浪財經及路透社、中國日報、今日俄羅斯通訊社、高棉日報等國內外主流媒體記者參加會議并進行采訪報道。
2020(第二屆)中國鋼鐵高質量標準化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