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10 09:23:35 中國交通新聞網

日前,首個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項目——廈門遠海碼頭5G智慧港口項目在廈門港落地,廈門港“綠色智慧”升級之路又多了一道亮麗風景線。
遠海碼頭5G智慧港口項目以5G通信技術為引領,協同云平臺、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共同推進智慧港口建設,提升碼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產業鏈綜合運營效率。該項目已完成5G專網建設、基于5G的AGV通信管理、5G智能理貨、5G港機遠控、5G智能安防、5G司機行為分析、5G無人駕駛集卡網聯協作、5G無人駕駛集卡標準編制等試點工作。
據廈門港口管理局局長吳順彬介紹,“十三五”期間,廈門港綠色智慧港口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除了5G港口項目外,廈門港還率先在全國完成三年岸電改造任務,首創港口使費無紙化結算平臺,全面推廣集裝箱貨物提貨單及設備交接單電子化操作,港口作業單證全面進入無紙化時代。
廈門港口管理局積極引導企業使用岸電。截至2019年年底,高壓岸電總供電3949小時,總供電量達162.9萬度。截至今年6月,廈門港共建成高壓岸電設施11套,總投資9954萬元,其中集裝箱船泊位7套,覆蓋14個泊位;5萬噸級以上干散貨船泊位3套,覆蓋4個泊位;郵輪專業化泊位1套,覆蓋2個泊位。目前,廈門港已完成集裝箱船、客滾船和郵輪專業化碼頭岸電設施泊位覆蓋率50%的目標。
2018年,廈門港口管理局成立廈門港智慧物流平臺工作協調小組,將集裝箱設備交接單電子化項目推廣至廈門市轄區主要集裝箱碼頭。企業在統一平臺實現了集裝箱設備交接、提箱作業計劃申報、費用結算等手續,實現無紙化操作,減少單證流轉環節和時間。
該項目的落地實施使集裝箱物流節點全流程可追溯,網頁平臺與手機客戶端結合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操作模式,碼頭閘口通過效率由原來的90秒縮短至26秒,全流程物流效率提升20%。拖車公司每年可節約能源14862噸標煤,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232噸,每年港口各類企業降低成本累計1.28億元。
廈門港還大力推進提貨單電子化試點和推廣。該項目通過推動船公司(船代)海運小提單電子化系統與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數據共享,實現進出口企業在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調取電子小提單信息,并授權報關行報關申報使用,加快進口報關申報作業,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優化了口岸營商環境。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