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31 11:49:16 期貨日報

2018年3月30日,鄭商所綜合業務平臺正式上線,為國內期貨交易所首個場外業務平臺,平臺主要功能是為倉單業務、期現結合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提供交易、結算、交收等服務,以更好地滿足實體企業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實現機構間的互聯互通,降低機構經營風險,讓交易更加安全、高效和規范。
平臺倉單交易助企業降本拓新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在平臺已開展的三項業務中,倉單交易規模持續擴大,模式不斷豐富,陸續引入了商業銀行開展“買斷式回購”、攜手農發行推出場外“保值貸”等業務模式,前者大幅降低了倉單持有者的融資成本,后者為保障政策性貸款的安全回收探索了一條新路。
2020年,倉單交易成交量達到187.3萬噸,成交總額173.0億元,成交量居國內商品交易所首位。其中,浦發銀行為客戶提供資金支持85.74億元(以買斷單邊計),覆蓋產業客戶66家,通過提供短期流動資金,有效緩解了企業在抗疫復產過程中的生產經營困難。2020年12月,農發行利用平臺開展場外“保值貸”業務以來,共有9家新疆產業客戶通過該渠道銷售棉花800噸,回收資金1200萬元。截至今年2月底,平臺倉單交易成交總額已突破300億元。目前,2021年一季度成交額已超55億元。
據鄭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業務量主要是來自于“買斷式回購”和場外的“保值貸”。倉單交易場外“保值貸”模式中有三個主體,包括中小軋花廠、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下稱棉交中心)和鄭商所場外業務平臺,其中中小軋花廠作為倉單賣方,提供標準倉單,棉交中心組織涉棉企業購買倉單,鄭商所則提供倉單管理、交易協議網上簽訂、資金結算、倉單交收等服務。
“商業銀行參與的倉單交易,由客戶直接操作,省去了向會員提交申請的中間環節,提升了交易效率。”鄭商所相關負責人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業務模式創新破解融資難題
“近幾年,隨著棉花期貨功能高質量發揮,涉棉企業普遍依托期貨倉單開展經營活動,但融資難、融資貴是困擾產業企業的長期難題。”上海紡投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紡投)相關負責人說,銀行貸款要求嚴格,企業急需時,難以獲得及時的資金支持,過去標準倉單融資的利率往往超過8%,而鄭商所綜合業務平臺“買斷式回購”業務模式的出現,以及上海紡投在模式上的深耕,有效緩解了上述難題。
“平臺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標準倉單交易服務,浦發銀行直接參與平臺倉單交易,幫助企業盤活標準倉單資產。”上海紡投相關負責人稱,浦發銀行在近端買入標準倉單,客戶在遠端回購標準倉單,稱之為“買斷式回購”。銀行低成本資金直接進入標準倉單圈子,提高了標準倉單的金融屬性。
該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還會面臨追保難題,當行情大幅上行時,賣出套保的企業需要追加大量資金。合作企業通過上海紡投“買斷式回購”融資后,如果標的期貨價格上漲,可以由上海紡投向浦發銀行提出倉單重新估值,浦發銀行審核后即根據最新的價格,將倉單增值部分支付給上海紡投,而后可用于合作企業套保頭寸資金追加。上海紡投在合同期內負責盯市、追保,一旦合作企業違約,上海紡投還負責處置標準倉單。
打通期現結合“最后一公里”
農發行是國內棉花收購信貸資金供應的主力軍,貸款支持企業的棉花收購量約占到市場收購量的60%以上。以往此類棉花處于質押狀態,很難通過期貨渠道銷售。為順應國內經濟大循環這一新發展格局,鄭商所攜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下稱農發行)以及棉交中心推出了場外“保值貸”業務,不僅豐富了倉單交易的內涵,也是我國期貨交易所場外業務首次攜手政策性銀行的農發行、以及作為全國現貨交易中心的棉交中心開展的三方合作模式。
農發行糧棉油部聯合棉交中心對場外“保值貸”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升級,是市場新格局下催生的新舉措,棉交中心作為現貨平臺,具有組織貨源、客源的優勢,可充分發揮其在棉花產業鏈的資源優勢與現貨平臺交易服務功能,并由鄭商所場外綜合業務平臺提供結算、倉單轉讓等支撐與保障。該模式首筆交易于2020年12月21日落地鄭商所場外平臺,買賣雙方通過平臺以銷售期貨倉單的形式幫助上游軋花企業更高效地進行套期保值,搭起了農發行貸款棉花與期貨的橋梁,降低企業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門檻,讓中小型企業也能間接利用期貨工具,抓住市場有利時機,及時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和鎖定利潤。同時也讓身處內地的企業有更多機會接到優質的新疆棉,探索出了一條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新路,重點解決企業“銷售難、融資難、風控難”三大痛點,在實踐中起到打通期現結合“最后一公里”的效果。
作為鄭商所場外倉單交易產業基地,上海紡投將重點放在期現結合上,利用期貨工具進行現貨的價格風險管理,不單純進行期貨交易,同時也要盡力抓好相關品種在產業內上下游企業的建設培育工作。“我們今后的重點工作方向是做好棉花、PTA等品種倉單交易的宣傳推廣與活躍交易工作,并充分發揮與鄭商所場外平臺實現對接的優勢,通過業務模式創新,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做好服務。”上海紡投相關負責人表示。
助企業安全提效獲“點贊”
華安資本總經理孫婧對記者表示,鄭商所場外綜合業務平臺有其獨特的優勢。其中,倉單交易操作流程更加簡化,買賣雙方資金流轉速度加快,客戶資金成本進一步降低。“平臺的開展,有效地拓寬標準倉單使用范圍,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倉單交易模式是實體企業進行價格管理的有力工具,提高了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的水平。”
據孫婧介紹,華安資本主要參與棉花約定回購業務,通過平臺進行倉單貨權轉讓、資金結算,提高了貿易的安全性,效率性。目前華安資本已通過平臺進行棉花倉單“買斷式回購”業務,通過平臺進行貨權轉讓、資金清算。“‘買斷式回購’業務的特點在于貨權清晰,資金效率高,能及時為上下游企業解決流動性風險、擴大生產貿易等方面的需求。”
倉單融資也為新疆紅棗企業提供了經營新思路。“我們企業是新疆紅棗期貨交割庫,在和新疆紅棗加工企業合作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無論從加工或銷售來看,新疆地區紅棗企業相對內地企業都較為薄弱,規模也比較小,對資金需求都比較高,尤其收購原料期間,紅棗季產年銷的特點,對資金需求比較集中,這就要求回款快,賬期短,但傳統的銷售模式導致無法快速回款。”若羌靖翔新絲路物流有限公司(下稱若羌靖翔)總經理竇衛紅告訴記者,鄭商所綜合業務平臺推出紅棗期貨倉單融資后,若羌靖翔便利用平臺的倉單融資功能,高效、安全、快速地解決融資難的問題。2021年年初至今,若羌靖翔已經為多家合作社融資1000多萬元。2021年新季紅棗上市后,若羌靖翔將要擴大這種倉單融資業務。
“我們主要參與的是平臺的倉單交易業務。”青島嘉德瑞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青巖說,通過平臺交易倉單可以進一步增加倉單的流動性,也促成了企業與商業銀行的合作,倉單的金融屬性進一步增強。截至目前,該公司通過場外綜合業務平臺累計倉單交易量達204530噸,交易金額7.9億元。
張青巖說,“鄭商所綜合業務平臺對我們的幫助很大。PTA倉單市場規模大,而我們自有資金規模受限,但我們可以借助平臺上充裕的銀行資金做大規模,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推動其他企業參與進來,這樣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倉單買斷回購模式受到越來越多行業客戶的關注。今年3月4日,平臺在調研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新増了動力煤、純堿等7個品種的倉單交易業務,總交易品種達到15個,基本覆蓋了鄭商所所有活躍品種。據記者了解,增加品種的公告發布后,很多新品種企業進行了咨詢,并積極開戶,平臺3月開戶數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