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12 09:36:35 中國網

韓文龍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
4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2021年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樂觀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到6%,其中中國經濟增長為8.4%,中國將繼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世界普遍看好中國經濟增長,源于中國良好的疫情控制效果和經濟增長潛力。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發揚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取得了抗疫的偉大勝利。隨著科學防控和疫苗接種的逐漸普及,后疫情時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得到了快速而全面的恢復。
在市場和政策等的多重作用下,中國經濟在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等方面都表現良好。近期先行指標更是展現出中國經濟恢復性增長勢頭良好。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1.9%、56.3%和55.3%,連續多個月均在枯榮線以上,說明中國經濟總體擴張態勢比較明顯。3月份物流景氣指數為54.9%,重回50%以上擴張區間,物流行業出現了回升態勢。挖掘機指數也快速增長,其中2月份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28305臺,同比增長205%,這說明基礎設施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等正在快速恢復和擴張。1-2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25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24%,進一步說明三大產業正在加快恢復生產。
隨著疫苗生產和接種速度的加快,全球疫情蔓延形勢正得到有效控制,全球范圍內的經濟活動正在逐步恢復。IMF對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測比較樂觀,預測美國6.4%、德國3.6%、法國5.8%、意大利4.2%、西班牙6.4%、日本3.3%、英國5.3%、加拿大5.0%。其中,除中國之外,報告對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也較高。如果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實現恢復性增長,那么將為中國創造更加有力的外部經濟環境,有利于中國充分發揮經濟增長潛力。
面對世界紛繁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中國要持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內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形成強大的供給能力,通過需求側管理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
就內需而言,重點是通過傳統基建和新基建進一步帶動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千方百計鼓勵各類市場主體不斷增加投資,加強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投入,形成支持經濟安全和高質量發展的穩定基礎。同時,要通過增加收入、提高社會保障程度、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力度、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等,鼓勵居民增加消費,讓消費成為拉動內需的主要動力。
對外,要進一步落實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通過自由貿易區、貿易港建設,以及外資負面清單管理等進一步擴大開放;通過發揮多邊貿易、雙邊貿易合作機制,以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進一步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空間。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