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7 09:52:45 經濟參考報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最新全球貿易季度更新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貿易強勁復蘇,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同比增長約10%,環比增長約4%,略高于疫情前水平。這背后的重要推動力是中國等東亞經濟體出口的良好表現。
此次全球貿易復蘇相較以往步伐更快,發展中國家一如既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一季度,發展中國家貿易進出口額分別增長18%和22%,發達國家則分別增長12%和7%,前者的貿易復蘇勢頭顯然強于后者。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印度和南非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貿易表現相對好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其出口不僅高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而且與疫情前水平相比也有強勁增長。
經濟的強勁韌性使東亞經濟體貿易復蘇對促進發展中國家貿易復蘇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全球貿易復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東亞經濟體。
東亞經濟體在緩解疫情方面取得了早期成功,借助于全球對抗疫相關產品的旺盛需求,其經濟貿易又得以更快反彈。在所有區域中,東亞和太平洋經濟體的出口出現較強反彈。其中,中國、日本、韓國等經濟體成為該地區進出口貿易的主要貢獻者,中國進出口商品貿易表現尤為搶眼,增長率均在20%以上。而轉型經濟體、南亞和非洲的出口仍低于平均水平,南美洲出口相比2020年一季度有所增長,但仍低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貿易復蘇存在的地區不平衡性可見一斑。
此前,多家機構數據印證了東亞在世界貿易復蘇中的突出表現。世界貿易組織預計,全球貨物貿易將從疫情沖擊中反彈,在2021年實現高達8%的增長。其中,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大部分需求提振將被亞洲地區滿足和消化,令后者出口增長8.4%。
彭博社援引的相關數據顯示,美國等國家持續的經濟刺激措施大力助長了亞洲的出口需求。經濟學人智庫則認為,發達國家持續推進的疫苗接種工作將一直推進亞洲制造業的增長。從具體行業來看,全球對于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是制造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東亞一些國家尤其受益于全球對于芯片的需求。
未來一段時間,發達國家推出的財政刺激計劃預計將繼續有力支持2021年全年的全球貿易復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區域貿易協定的持續推進將影響到全球價值鏈的重構,也將為東亞貿易帶來更多動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