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2 10:07:47 人民日報海外版

從1921年到2021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光輝歲月。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之下,中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曾經的火柴、蠟燭都要用“洋火”“洋蠟”,到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落后的農業國,變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元大關;從封閉半封閉,走向自信開放,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從老百姓饑寒交迫、溫飽不足,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青史如鑒耀千秋,彩云長在有新天。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豐功偉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輝煌征程,更是中華民族的復興篇章!
從“積貧積弱”到“國富民強”
中國經濟成為一片大海
2021年6月18日,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倉滿負荷運轉,78臺堆垛機將冰箱、洗衣機等商品依次抓取、分揀到不同的滑道,隨即裝車配送。這座智能物流倉單日訂單處理能力可達160萬單。在網購高峰時段,京東在全國的32座“亞洲一號”都會開足馬力,對接老百姓旺盛的消費需求。
一百年前,這種生動的畫面無疑難以想象。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老百姓的日子發生了從“有啥用啥”到“用啥有啥”的根本性轉變。這背后,是中國經濟總量、結構體系、質量效益的巨大飛躍。如今,中國經濟早已擺脫積貧積弱,成長為一片汪洋大海。
——中國經濟這片海,稻谷飄香、人民富足。“早年間只有苞米棒子啃,現在天天精米白面。”在黑龍江,91歲的王九鵬老人年輕時,守著黑土地,還要餓肚子。如今,“北大荒”已成貨真價實的“北大倉”。
中國的糧食產量從建國之初的2264億斤增長到2020年的13390億斤,已連續6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大國糧倉根基牢固。“米袋子”更充實,“菜籃子”更豐富,“果盤子”更多彩,中國創造了用不足世界9%的土地資源養活世界近20%人口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這片海,工業強大、產業完備。“過去掄大鍬,現在點鼠標,有了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鋼鐵廠再不是傻大粗黑嘍!”看著生產線的變化,鞍鋼股份煉鋼總廠點檢員林學斌感慨萬千。
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一百年來,從冰箱彩電到新能源汽車;從國產大飛機“C919”到“復興號”高鐵列車,中國早已告別了蠟燭、火柴都要靠進口的時代,挺起了“中國制造”的脊梁。
——中國經濟這片海,業態多樣,人盡其才。在河北邯鄲,靠著一臺電腦、一根網線,獨臂小伙韓鑫宇在筒子樓里當起了“云客服”,工作充實,日子也有奔頭。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新業態風起云涌,有力帶動了就業創業。
數據顯示,全國就業規模從1949年末的1.8億人增加到2020年的7.5億人。2013年至2019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超過1300萬人,勞動者“飯碗”越端越牢、人生出彩的機會越來越多。
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
生產力水平今非昔比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美國《財富》雜志1995年開始發布同時涵蓋工業企業和服務性企業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起初,中國大陸只有四家企業進入這個排行榜。到了2020年,中國(含港、澳、臺地區)上榜企業數量已達到了133家,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百年來,中國的生產力顯著提升,實現了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的跨越。
——生產力發展,體現在基礎設施完善、橋寬路闊。92歲的中鐵大橋局原副總工程師趙煜澄回憶:“1949年以前,武漢江面上沒有大橋可通行,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之間運輸都由駁船、輪渡接轉,遇上大霧鎖江只能望江興嘆。”如今,長江干流已建成各類長江大橋超百座,僅武漢就有11座長江大橋。無論是世界十大懸索橋,還是世界十大斜拉橋,“中國造”都超過了半數。
到2020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4.63萬公里,比“十二五”末的12.10萬公里增長20.9%,是1978年的2.79倍;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增至16.1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郵路和快遞服務網絡總長度(單程)達4085.9萬公里,實現鄉鄉設所、村村通郵……今日之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
——生產力發展,意味著不斷創新創造、勇攀高峰。“終于大功告成!”2021年4月17日11時28分,在廣東省揭陽大南海國際石化工業區的一間控制室里,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CPECC)“80后”吊裝手宋明全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和同事們成功將4606噸抽余液塔吊裝就位,一舉刷新了亞洲最重塔器吊裝的紀錄。
沒有外援、沒有足夠的國際先例,這是一場中國工匠、中國裝備、中國技術的實力展示。今天,中國的高鐵、核電、化工、4G/5G等創新成果正成體系走出國門,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影響力持續攀升。
——生產力發展,伴隨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獨立自主、影響提升。幾個月前,交通銀行自主完成國際TMMi組織軟件測試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五級認證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交通銀行在軟件測試能力、產品質量管理水平、風險應對能力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百年前,舊中國的金融業卻是由外國銀行把持。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金融業才隨之發展壯大。截至2020年末,我國金融業總資產達353.19萬億元,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319.74萬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一,保險業總資產23.3萬億元,居全球第二。
從“封閉半封閉”到“朋友遍天下”
開放自信走向世界
2021年1—5月,我國進出口總額達14.76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這對于飽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擾的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如果說封閉落后的舊中國在船堅炮利之下被迫打開國門,那么如今的中國則是以昂揚自信的姿態融入世界,笑迎八方來客。
——開放自信,中國有廣闊的平臺。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僅占全球份額的0.8%,列全球第29位。改革開放后,對外開放水平逐步提升。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新階段:2004年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和2011年分別突破2萬億美元和3萬億美元,2018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占全球份額達11.8%,穩居首位,成為全球經貿“穩定器”……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從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從遍布全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到氣勢宏偉的國家會展中心……中國開放的大門,正在越開越大。
——開放自信,中國有活躍的市場主體。在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展示廳里,一塊牌子十分有趣:中間是“歡迎光臨”四個漢字,周圍則是環繞著英文、德文、法文、日文、韓文、泰文、阿拉伯文等各種各樣的外國文字。原來,企業每進入一個國家的市場,牌子上的文字就會增加一種。在中國,像金田銅業這樣走向世界的優秀企業正越來越多。
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的一組數據印證了這種變遷:該機構年度承保金額連續跨過4000億美元、5000億美元、6000億美元大關;2021年前5個月,該機構累計實現承保金額3146.3億美元,同比增長28.0%。如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
開放大門越開越大,讓中國“朋友遍天下”。2020年,我國已成為歐盟、東盟、日本、俄羅斯等主要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9.37萬億元,對沿線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77.9億美元;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999.8億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一百年來,中國經濟騰飛世界的歷程,正是中國共產黨改變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生動寫照。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101.6萬億元
2020年我國GDP達到101.6萬億元,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元大關
13390億斤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20多種
我國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1年居世界第一位
1/3
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規模的1/3,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中堅力量
32.16萬億元
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2.16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205份
截至2021年1月底,我國累計同140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5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