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5 09:16:31 法制日報

海外代購已經成為百姓消費的重要渠道,從奢侈品化妝品到吃穿日用,代購確實方便了一票愛剁手人士,但代購的弊端也相伴生。這不,浙江省湖州市的小沈代購了一款一萬余元的戒指,結果等了280多天,還沒見到影子……
2020年4月,家住湖州市吳興區的小沈想要購買一款奢侈品飾品作為自己30歲的生日禮物,她通過朋友推薦加了從事海外代購的小程的微信,隨后選中一款價值一萬余元的戒指,并立即支付了所有的款項。
滿心歡喜的小沈開始等待這件跨國快遞,一天、兩天、一周、兩周……好長時間過去了,這件跨國快遞物流信息卻一直沒有更新,心急的小沈多次詢問代購小程,小程告訴她說需要詢問當地物流公司,但快遞公司的回復卻一直是需要耐心等待。2021年初,距離小沈購買戒指已經過去了280多天,種種跡象表明,這件跨國快遞已經丟失。
其間,小沈多次向小程要求退款,但小程一直不同意退款。無奈之下,小沈訴至法院,要求小程退還戒指款項。
面對小沈的起訴,小程認為,小沈確有向其購買戒指一事,而自己也已經委托在澳大利亞的朋友將戒指通過快遞發往小沈的住處,可不知為何現在快遞信息丟失,她也一直努力與快遞公司溝通,但一直沒有結果,因此她認為自己不應該承擔退還貨款的責任。
那么,小程到底應不應該承擔退款責任呢?
辦案法官介紹,本案雙方當事人通過微信達成購買戒指的合意,原告已支付全部款項,現標的物滅失。網購商品下單后,賣家與買家就構成了買賣合同關系,此時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損毀滅失,依據民法典第512條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遞物流交付的,收貨人的簽收時間為交付時間。同時依據民法典第604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此外,風險轉移應以是否交付給買受人為準,未交付的風險由賣方承擔,已交付由買受人承擔。
因此,該快遞丟失的責任應由小程承擔,最終在法院的調解下,小程同意退還小沈全部貨款。
法官提醒,當我們郵寄快遞時,就與快遞公司訂立了運輸合同(或成立郵寄服務合同),我們是托運人,快遞公司是承運人。快遞紙質詳情底單以及電子底單都是雙方已成立運輸合同關系的證據。按照合同要求,快遞公司作為承運人應當將委托托運的貨物完好無損地送至收貨地址。當運輸過程中未交付收件人的貨物出現損毀、滅失時,作為托運人(寄件人)即可依據合同關系向快遞公司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