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13 10:03:40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關注中物聯
5月份以來,國務院和各部委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大宗商品問題,并出臺了多項政策落實“保供穩價”。由于政策執行到位,疊加市場需求放緩以及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等因素,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退燒”跡象。
按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6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環比回落0.5個百分點,已經連續兩個月下跌。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外,其他行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由升轉降。目前,螺紋鋼、熱軋卷板、銅的價格較5月中旬的高點分別回落幅度超過10%,鋁的價格回落超過5%。其中,鋼鐵、有色金屬和化工庫存量止跌回升,煤炭和成品油庫存量雖繼續減少,但降幅有所收窄。
從需求角度來看,一是季節因素,6月份往往是需求淡季,7月份南方進入持續高溫天氣也會影響項目施工,需求受到壓制。二是國內經濟恢復由快速反彈期進入平穩恢復期。6月份制造業PMI出現小幅回落,雖然需求依然在增長,但制造業生產擴張步伐有所放緩。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環比持平,新訂單指數出現回落。
從供給角度來看,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向市場投放儲備物資,已完成首批10萬噸儲備銅、鋁、鋅投放,這有利于緩解大宗商品的供給緊張。隨著海外疫苗注射的鋪開,大宗商品出口國的生產以及國際航運能力也有望逐步恢復。
從全球貨幣政策角度來看,進入6月份以來,已有多個國家陸續啟動加息進程。美聯儲也上調了超額準備金及隔夜逆回購兩項貨幣利率。隨著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強,預計未來幾個月其他國家央行將會有更多的貨幣邊際收緊動作。由此,支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貨幣金融因素在逐步弱化。
從保供穩價的調控政策來看,5月下旬以來,國家一是提高了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關稅,督促煤炭企業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增產增供,抑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二是就涉嫌操縱市場、哄抬價格等問題約談重點行業企業及協會;三是建立了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定期會商機制。政策組合拳一方面緩解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抑制了市場的炒作情緒。
另外,從市場預期角度來看,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轉跌以及庫存的提高,5月份之前市場對價格單邊上漲的預期被打破,大宗商品價格進入相對穩定的調整階段。
總之,在需求、供給、貨幣、調控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大宗商品市場的供需矛盾出現緩解,市場預期發生變化,最終價格趨于平穩。不過,從全球經濟復蘇的角度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依然有較強需求支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