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28 15:51:13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微

近年來,平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貨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
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近日,經國務院同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最高人民法院、全國總工會共同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
規范用工,
明確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
指導和督促企業依法合規用工,積極履行用工責任,穩定勞動者隊伍。主動關心關愛勞動者,努力改善勞動條件,拓展職業發展空間,逐步提高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培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推動勞動者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企業應當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
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以下簡稱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指導企業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企業與勞動者的權利義務。
個人依托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等,按照民事法律調整雙方的權利義務。
平臺企業采取勞務派遣等合作用工方式組織勞動者完成平臺工作的,應選擇具備合法經營資質的企業,并對其保障勞動者權益情況進行監督。平臺企業采用勞務派遣方式用工的,依法履行勞務派遣用工單位責任。對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平臺企業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健全制度,
補齊勞動者權益保障短板
落實公平就業制度,消除就業歧視。
企業招用勞動者不得違法設置性別、民族、年齡等歧視性條件,不得以繳納保證金、押金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違法限制勞動者在多平臺就業。
健全最低工資和支付保障制度,推動將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制度保障范圍。
督促企業向提供正常勞動的勞動者支付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勞動報酬,按時足額支付,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
引導企業建立勞動報酬合理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勞動報酬水平。
完善休息制度,推動行業明確勞動定員定額標準,科學確定勞動者工作量和勞動強度。
督促企業按規定合理確定休息辦法,在法定節假日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的合理報酬。
健全并落實勞動安全衛生責任制,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標準。
企業要牢固樹立安全“紅線”意識,不得制定損害勞動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標。
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必要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和勞動防護用品,及時對勞動工具的安全和合規狀態進行檢查,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重視勞動者身心健康,及時開展心理疏導。
強化惡劣天氣等特殊情形下的勞動保護,最大限度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和職業病危害。
完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相關政策,各地要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個別超大型城市難以一步實現的,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放開。
組織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做到應保盡保。
督促企業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企業要引導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
強化職業傷害保障,以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行業的平臺企業為重點,組織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平臺企業應當按規定參加。
采取政府主導、信息化引領和社會力量承辦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范和運行機制。
鼓勵平臺企業通過購買人身意外、雇主責任等商業保險,提升平臺靈活就業人員保障水平。
督促企業制定修訂平臺進入退出、訂單分配、計件單價、抽成比例、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直接涉及勞動者權益的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充分聽取工會或勞動者代表的意見建議,將結果公示并告知勞動者。
工會或勞動者代表提出協商要求的,企業應當積極響應,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資料。
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勞動者申訴機制,保障勞動者的申訴得到及時回應和客觀公正處理。
提升效能,
優化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
創新方式方法,積極為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個性化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培訓等服務,及時發布職業薪酬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等,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便捷化的勞動保障、稅收、市場監管等政策咨詢服務,便利勞動者求職就業和企業招工用工。
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探索適合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模式,在參保繳費、權益查詢、待遇領取和結算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水平,更好保障參保人員公平享受各項社會保險待遇。
建立適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保障其平等享有培訓的權利。
對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就業地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優化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申領、發放流程,加大培訓補貼資金直補企業工作力度,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健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規定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完善職稱評審政策,暢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稱申報評價渠道。
加快城市綜合服務網點建設,推動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居住區、商業區設置臨時休息場所,解決停車、充電、飲水、如廁等難題,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保障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在常住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推動公共文體設施向勞動者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