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22 09:12:53 中儲智運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近日,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聯合對外發布了《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誰在熬最深的夜?哪個行業人員最缺覺?調查顯示,從職業來看,貨車司機等群體作息不規律比率超過50%。
睡眠不足、睡眠環境差等問題對于貨車司機群體來說,并非新鮮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機動車駕駛員連續行車四小時應停車休息20分鐘。
但據中儲智運聯合江蘇紅運物流工會對平臺五千余名貨車司機開展的調查顯示, 61.46%的司機能夠完全遵守《條例》規定,但仍有近四成司機違反了該項規定,這其中貨車司機主觀地認為“送貨時間緊,來不及休息。”“不覺得疲勞,不需要休息。”也有司機反映,服務區停車位設置不足等客觀原因造成了“休息難”。
在休息地點的選擇上,16.2%的貨車司機選擇在路邊休息,休息的同時又需警惕“油耗子”,睡眠時間難以保障的同時,貨車司機睡眠質量同樣堪憂。
中儲智運從成立之初就對貨車司機群體給予了高度關注,公司在為貨車司機提供立體式服務的同時,積極幫助廣大貨車司機改善工作環境。這一點,也體現在中儲智運服務站的建設中。
物流是個高介入行業,遍布大江南北的服務站一邊服務于平臺貨主,一邊服務于平臺司機,能夠提供線下實際運輸過程中的各類服務。司機需要吃飯、休息、關懷、培訓,車輛更需要加油、維修保養、保險。中儲智運服務站的設立,也使司機有機會通過服務站和平臺進行互動,享受平臺面對面的服務。
朝著功能實用、經濟實惠、服務便捷的“智運小站”方向加快發展,目前,中儲智運已有的120余家服務站中,近1/3的服務站能夠滿足貨車司機休息、餐飲、業務咨詢、停車等需求。2022年,中儲智運將持續發力服務站建設,計劃新建108家服務站,讓貨車司機 “喝口熱水、吃口熱飯、洗個熱水澡、睡個安穩覺”,感受到“家”的溫馨。
科技力量也能成為這一問題的破局之道,中儲智運利用“鷹眼”智能平臺的行車安全主動防御系統,能實時感知司機的狀態,累了困了打呵欠都能及時發現,提醒司機趕緊找服務區打個盹。
深夜的貨運途中或許難免疲憊,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儲智運貼心服務始終與廣大貨車司機一同在路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