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14 20:20:05 蘇寧易購

以往喧鬧的上海街市突然安靜了下來,空蕩蕩的街道讓王業林很不適應,感到恐慌,“真空曠,空曠得嚇人,和我平時看到的完全就不是同一個上海。說實話,每天出車,有擔心,有恐懼,但也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盡我所能,多送一件是一件。”
王業林晝夜堅持物資運輸
王業林是上海蘇寧易購物流配送員。也就是在上海浦東等區域封控的前一天,蘇寧易購物流啟動“綠色通道”,在上海奉賢物流基地組建了一支抗疫突擊隊,由總經理胡勇擔任總負責人,集結了防疫管理、后勤保障、倉儲、配送人員及志愿者等精干人員,支援封控期間的生活物資運輸和應急服務。王林是其中一員,“我馬上就報了名,隔天就開始跑車。”
“多少還是有點忐忑的”
王業林每天早上9點不到出門開始跑車,到晚上8點多才回到物流基地,市區、郊區,哪里有需求就開到哪里,最遠的一趟單程就開了60多公里。“每天跑車,一出車差不多12個小時,累了有時候就靠在路邊稍微休息會,但心里一著急也不覺得累了,就希望早一點把貨送到。”
王業林最近送貨的日常是,上午為開發區內的企業、建筑工地配送食品愛心禮包,中午就朝需要補給生活物資的同事小區跑,下午按照約定時間把客戶急需的冰箱、冰柜送達。“有些人家里冰箱冰柜壞了,非常著急,我們也著急。”相比于急迫的物資需求,現有的運力非常有限,王業林的送貨壓力大。遇到封控小區送不到家門,“最后一百米”,他也會和社區志愿者接力完成。“我現在盡量多跑多送,遇到著急的客戶也多安慰幾句,這個時候都挺難的,就想著大家一起加油,希望盡快過去。”
“王業林踏實、靠譜、細心,平時有特殊配送任務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在團隊內,王業林深受信任,在他的影響下,多名同事也克服困難加入保供隊伍,如今這支抗疫突擊隊已有百余人并肩作戰,到目前已經持續作戰的20多個日夜,累計配送防疫生活物資百余噸。
疫情時分,每一位逆行者都是勇者,而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明明會有害怕,卻依然向前。讓王業林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臨近封控區,坐在副駕上的同事神情略顯緊張,不自覺地摩挲檢查身上的防護服,王業林很理解,“大家多少還是有點忐忑的,不過沒有半點要停下來的意思。”
上海蘇寧易購物流抗疫保供
“不能光顧我自己一個人”
4月10日,王業林接到一項緊急任務,為上海虹口區內一個臨時集中隔離收治點運送50多臺冰柜。從裝車、運輸到目的地卸貨,王業林一個人承擔,前后僅花了兩個多小時,“這些冰柜都是醫護人員和患者急需的,一刻也不能耽擱,有危險也要送。”
就在送完冰柜返回物流基地的途中,王業林接到了家里的來電,家人掛心他在上海的工作,“問我有沒有下班,知道我還在外面跑,就挺擔心的。我家里人不讓我老出去跑,就反復叮囑我要注意安全。”
他直言,“囑咐歸囑咐,我自己多注意。城市這么多人需要幫助,我不能光顧自己一個人。”每完成一單的運送,每當看到收貨人接到貨物時充滿感激的眼神,一句謝謝、一個微笑,都讓王林感受到力量,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比任何時候都強烈,這成為他堅持上路的動力。
王業林今年剛30歲,卻已經是“老抗疫人”了。2020年1月24日,就在武漢封城的第二天,王業林便前去支援武漢的物資運輸。當時,防護物資還跟不上,他沒能穿上防護服,僅僅是帶著口罩就去往醫院里送物資,第一趟送的就是同濟醫院,送去口罩、護目鏡等物資。
“去到武漢才發現情況遠比想象的嚴重,看著是有點害怕的。當時我沒敢通知家里,偷偷跑出來的。事后才跟他們說。我老婆倒是沒哭,就只是說我不要再去了,再讓她知道就要和我離婚,這太嚴重了。”王業林說起妻子的“威脅”,頗有幾分甜蜜地抱怨,而對于這次的“明知故犯”,他說,“但參加抗疫人人有責。”
除了跑車,裝貨、卸貨、搬運,王業林都主動給人搭把手。“現在人手緊張,你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家在受苦受累,最起碼要幫忙,什么苦啊累啊,都是無所謂的事情了。”他坦言從武漢到上海,抗疫經歷深深地改變了他,“影響特別地深刻,遇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就會挺身而出的。”
說完,王業林檢查了車上的貨,繼續奔下一個運送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