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21 09:47:27 中國交通報

這個春天,疫情打亂了申城的腳步。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交通運輸部先后緊急發布多份通知,組織水運行業同舟共濟,統籌做好水路運輸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努力實現“保障港口暢通有序、保持內河航道順暢、保障國際海運物流供應鏈暢通”的目標。
在這場“大考”中,長三角三省一市始終堅持港航一體化協同工作,胸懷大局,同心戰“疫”。上海組合港各單位一方面因地制宜、科學管控,嚴控疫情通過水路運輸傳播蔓延;另一方面堅決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關于切實加強水路運輸保通保暢有關工作總體要求,通力協作,互聯互認互助,協力破解堵點難點問題,高標準、高效率統籌保障水路暢通,全力以赴為實現“民生托底、貨運暢通、產業循環”提供堅實保障。
港航協同 口岸運行平穩有序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
連日來,在長三角各地的港口、碼頭、船舶,都能看到水運人忙碌的身影。從防疫物資到重要生產生活物資,他們科學調配運力,科學管理船舶防范等級……一項項務實的舉措,構筑起保通保暢的堅強力量。
面對產業鏈供應鏈經受的巨大考驗,上海組合港各港航單位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履職盡責,以同舟共濟的精神,化解疫情帶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全力保障疫情影響下的上海海運口岸安全暢通,落實“六穩六保”重任。
——中遠海運與上港集團等港航單位加強協同聯動,各方第一時間建立應急指揮機制,加強聯系配合,通力協作,做好保障。
——上海港引航站200多名一線專班引航員持續奮戰在抗疫一線,通過快節奏輪轉、高強度工作,強化與長江引航中心的對接,盡最大努力滿足上海港及長江沿線碼頭的船舶引航需求,服務港口生產。
——為防止封控期間因船舶過戶、證書過期等問題影響船舶正常開航,上海海事局暢通防疫期間船舶登記辦理線上服務渠道,申請人可通過網上政務中心、海事郵箱等方式申請辦理船舶登記業務。全流程網上流轉、不見面審批,海事部門實現了疫情封控期間24小時全天候服務。對于辦理過程中因疫情影響,一時難以提供的材料,上海海事局積極推行信用承諾制,容缺受理、先辦后補、跟蹤閉環為一體的船舶登記“遠程辦”模式,全力以赴助企紓困,努力減少疫情對航運經濟發展的影響。自本輪封控以來,海事部門共遠程辦理船舶登記業務70余艘次。寧波舟山港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千方百計做好物流保供,一方面加強與航運企業聯動,多措并舉提升船公司在寧波舟山港的調空量和出口艙位,解決外貿企業訂艙難、訂艙貴問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海鐵聯運和支線優勢,統籌協調釋放集裝箱海鐵作業能力,幫助企業、貨代對接相關業務,量身定制物流方案和應急方案,保障進出口物流通道順暢。
江蘇建立內河重點物資水路運輸“綠色通道”,優先保障防疫物資、生活物資運輸,重點保障電煤、油品、液化石油氣、糧食、礦石、集裝箱等重要生產物資運輸,對重點物資運輸船舶實行“優先報港、優先登記、優先放行、優先護航”四優先政策,提供預約過閘服務,確保隨到隨過,實現重點物資和防疫物資的運輸船舶過閘“零等待”,極大提升了內河水網運行效率。
安徽省港航集團合理組織、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活生產保供物資裝卸運輸供應鏈高效順暢;充分發揮港口溝通客戶及運輸企業“橋梁紐帶”作用,想方設法、多措并舉破解物流瓶頸問題,助推外貿企業物暢其流,努力實現港口疫情防控、生產經營“兩不誤、兩戰贏”。
整合堆場資源,調整船舶靠泊計劃,第一時間安排船舶靠泊,第一時間組織卸船作業,協調相關口岸查驗單位提供全方位快捷優質服務……
通過各環節各單位高效銜接、緊密配合,長三角港航一體化機制保障了疫情下上海海運口岸業務運行總體平穩有序。連日來,水上物資高效運轉的故事一直在長三角上演。
“陸改水” 暢通貨物運輸“生命線”
近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因公路運輸無法發運犯了愁。了解到該情況,安徽省港航集團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港口一體化協作機制作用,緊急開辟合肥—上海河海聯運水運新通道。這條“陸改水”直達航線將首批385輛江淮汽車順利發運上海港,解決了客戶的燃眉之急。
受疫情影響,長三角公路運輸受阻,部分企業生產物資運輸遇到困難。相較于公路,水路運輸受影響較小。水路運輸具備單位船舶運量大、運輸成本小的先天優勢,特別是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社會面接觸,消除疫情通過交通運輸環節傳播擴散的潛在風險隱患。
保障重點物資在疫情期間高效便捷運輸對保持人民生產生活平穩有序至關重要。保障防疫物資、生活物資和重要生產物資運輸通道不斷,就是守住運輸“生命線”。為保障物資能夠運得走、供得上,讓民生通道暢通無阻,長三角港航在長江沿線各港口開通“陸改水”服務,發揮新通道優勢,優先保障防疫物資和重要生產、民生物資運輸。
為持續優化上海港集疏運體系,緩解因疫情影響造成的上海港公路運輸資源緊缺壓力,上港集團于近日推出“集裝箱陸改水”服務,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水路運輸服務。該服務涵蓋上海港洋山片區、外高橋片區各碼頭至長江及長三角區域相關港口。在這一模式下,客戶的集裝箱可以直接送到太倉港或蘇州港進行集拼,再通過小船運至洋山港區或外高橋港區,從而避免通過陸路進入上海,有效保障集裝箱及時到港、出運。
江蘇太倉港發揮與上海港戰略合作優勢,進一步暢通兩港水上快速通道,推動蘇州企業集裝箱由公路集卡直運上海港改為在太倉港水路中轉上海港。他們為上海麥德龍提供冷鏈進出上海的“陸改水”替代物流服務,為無錫村田提供危險品運輸出港綠色通道,為昆山必優提供經太倉港至上海港“陸改水”模式,有力保障企業生產物資運輸暢通。目前,滬太兩港水上快速通道在兩地享受最優的靠泊待遇和最低的收費標準,極大降低了水運中轉成本。
中遠海運充分利用江海聯運資源,在長江沿線開通了“陸改水”服務,憑借在長江沿線運營的140余艘船舶、40多條航線,積極發揮黃金水道優勢,既保障防疫物資和重要民生物資運輸,更為廣大貨主外貿出口打通了內陸運輸物流阻滯。目前,南京、揚州、張家港、徐州等地到上海實現水路“天天班”。
據了解,《關于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一體化發展六大行動方案》實施3年多以來,長三角地區港航管理部門協同推進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織密航道網絡,攜手共繪船暢其行的美好藍圖。特殊時期,長三角地區密集的航道網絡,有力支撐了“陸改水”供應鏈的暢通,將沿河沿江地區的大量物資通過水路運輸調運交易、走向世界。
人民至上 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記者了解到,上海港水域往來船舶,需要提供船員核酸報告。當下船員難以上岸檢測,對內河船舶運輸造成較大困擾。為方便船員檢測,長三角內河航道建起很多核酸檢測站,保障諸多企業的業務開展。浦東海事局也主動聯系醫院與“海巡0102”輪聯合組建“水上移動核酸檢測服務站”,為轄區流動船員提供緊急核酸檢測服務。
集卡運輸事關物流鏈供應鏈暢通。當前,疫情仍在高位運行,涉及范圍進一步擴大,防控正處于關鍵緊要時期。傳統集卡運輸也面臨重大挑戰。前一段時間,由于城際集卡進出關卡需要執行嚴格的防疫流程,很多地方的集卡司機因無法提供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被城際道口勸返,集裝箱陸路運輸體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3月29日,上港集團依托大數據平臺緊急開發的《上港集團防疫通行證》正式上線啟用。該平臺通過對接大數據中心的核酸檢測數據、“隨申碼”信息,并結合電子設備交接單業務信息,生成電子防疫通行證供駕駛員在手機端使用,顯著提升集裝箱車輛物流周轉效率。當前,《上港集團防疫通行證》在長三角地區已實現互通互認,可視為當地通行證。
疫情阻隔不了溫情。為更好地滿足集卡司機的基本生活需求,上海港在8個集裝箱碼頭出口道口處,為司機免費發放盒飯。連日來,除了在碼頭固定派發,上海港還派車到外高橋停車點流動送餐,平均每天發放盒飯2500份。此外,上海港在外高橋現有5個核酸檢測點基礎上增設2個檢測點,每天為集卡司機等人員提供檢驗服務約2500—3000人次。
特殊時期,長三角港航同舟共濟,用溫情激發信心,用堅守點燃保通保暢的必勝希望。“為保障重要物資運輸通道不斷,港航人從來都是逆風而行、不懼艱險。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長三角港航將齊心協力,始終站在水路運輸保通保暢第一線!”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徐國毅說。
大江南北、沿海內河,長三角港航人正以昂揚的斗志,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和人民的訴求,用實際行動發出保通保暢最強音!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