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10 11:24:49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宣部今天(6月10日)上午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從四方面介紹民航發展:
一是民航運輸規模快速增長。十年來,民航新建、遷建運輸機場共計82個,機場總數達到250個;新增航線3000余條,航線總數達到5581條;我國旅客運輸量已經連續18年穩居全球前二,2019年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均超過2012年的2倍,貨郵運輸量為2012年的1.3倍。航空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2%的地級行政單元、88%的人口、93%的經濟總量。
二是民航服務水平提質增效。航班正常率較2012年提升13.17個百分點,連續4年超80%。推行“干支通,全網聯”服務模式,推廣通程航班服務,激活三、四線城市潛在的市場需求潛力,中西部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行業的比例從2012年的36.5%增長到2021年的45.2%。在脫貧地區新建運輸機場47個,航空服務對脫貧地區的人口覆蓋率達83.6%,比2012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
三是民航戰略支撐作用凸顯。十年來,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占比提升了18個百分點,達到33.1%。圍繞服務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大力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四大機場群已初具雛形。著力推進國際航空物流發展,目前每周完成國際貨運航班約5000班,通達全球52個國家的123個城市,有力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已與100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64個國家保持定期客貨運通航,航班量占我國國際航班總量的60%以上。
四是民航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全國規劃建設近80個臨空經濟區,其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17個,民航業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牽引作用日益凸顯。通航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業態不斷豐富,年均飛行小時增速為12.5%,通航機場達到339個,通用航空器3045架,實名登記無人機約83萬架,年飛行時間達到千萬小時量級,通航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