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10 16:04:58 中國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中共中央宣傳部6月10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郵政快遞業在服務生產、促進消費、暢通循環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對此,國家郵政局副局長戴應軍表示,一是為通政便民利商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郵政網絡加速下沉,實現了“鄉鄉設所、村村通郵”,有力保障了黨和國家政令暢通、人民群眾用郵需求,也有效服務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目前我國郵路的總長度(單程)超過1000萬公里,快遞服務網絡的總長度(單程)超過4000萬公里,擁有郵政快遞營業網點41.3萬處,廣泛覆蓋的郵政快遞網絡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高效銜接。在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方面,培育了郵政服務農特產品進城“一市一品”項目超過100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100個。我們說的金牌項目是一年業務量要超過1000萬件,其中可能就有記者朋友家鄉的項目,像江蘇宿遷的花木、廣西柳州的螺螄粉、山東日照的干海鮮、湖南懷化的冰糖橙,還有陜西延安的蘋果等等。可以說,北有大櫻桃、南有百香果、西有獼猴桃、東有干海貨。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到國家郵政局網站看看,我們有全國農特產品寄遞地圖。在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方面,形成了入廠物流、倉配一體化等模式,供應鏈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在與電商融合發展方面,郵政快遞業已經成為了商品流通的加速器、服務電商用戶的主渠道,年支撐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
三是為快遞“無處不在”提供了生動注腳。黨的十八大以來,郵政快遞業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流通成本加速壓降,規模優勢加速顯現,有力支撐了各類電商加速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享受網購,快遞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日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也日漸成為經濟循環暢通的一個重要標志。
四是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自主可控渠道。積極推進“快遞出海”工程,持續加大跨境網絡建設力度,加快建設全球性的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郵政快遞業正通過強化全鏈條的跨境服務,為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