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5 09:17:54 中國新聞網

今年以來,中國官方持續發力,部署多項舉措,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經濟循環。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明確信號,為下半年中國“穩鏈保暢”工作指明方向。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現
今年3月份以來,受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部分地區出現人員流動受限、跨區域物流受阻、疏港運輸不暢等問題,對部分地區、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造成一定沖擊。
為此,中國官方持續發力,部署多項舉措,疏通卡點堵點,暢通經濟循環。如建立“紅黃藍”預警機制;督導有關地方建設和啟用物資中轉站;建立并動態調整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推動重點產業鏈和重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達產……
隨著一系列政策穩步實施,“雙鏈”實現總體穩定運行,彰顯強大韌性:產業鏈持續修復,供應鏈上下游需求得到釋放,物流通達能力、保障能力和物流時效有所改善。
會議釋放信號
盡管當前“雙鏈”韌性顯現,但仍應注意到,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多變,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仍存阻滯。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暢通交通物流,優化國內產業鏈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研究員付保宗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多重非預期性因素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形成沖擊,一些領域的交通物流及部分重要環節出現斷點、堵點,抑制了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效率,對經濟大盤穩定和持續健康發展構成威脅,亟待瞄準關鍵環節,著力破解痛點、難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從短期角度看,暢通交通物流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動態持續循環的關鍵,在新冠疫情持續反復的背景下,如果能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持續穩定循環,無論對國內還是國際經濟產業循環都具有重要意義。從長期角度看,暢通交通物流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必然前提,能夠為產業鏈供應鏈的規模升級與效率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付保宗表示,中西部地區是后發地區,也是未來增長的潛力區塊。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改善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有利于提升東中西部協同水平,結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的巨大潛力。
蔡之兵進一步分析,與東部地區相比,部分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與營商環境水平屬于“洼地”。如果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與營商環境水平不能快速提升,會影響這些地區遞補生產東部地區已經缺乏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而影響中國產業鏈完整性并最終沖擊競爭力。
下半年“穩鏈”如何蓄勢再加力?
展望下半年,付保宗認為,下一步,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需要以企業為抓手,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進一步加強跨區域協調,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銜接聯動。
在蔡之兵看來,要堅持三個結合。
第一,短期“補”鏈與長期“延”鏈相結合。短期來看,應針對目前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短板環節,制定補鏈計劃。長期來看,應該在保證當前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基礎上,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向上下游環節延伸。
第二,成本“固”鏈與技術“強”鏈相結合。控制甚至降低成本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同時,要重視技術因素對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作用,最大程度提升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
第三,內部“托”鏈與外部“促”鏈相結合。要充分釋放并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與此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外部力量對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促進作用,增加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