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5 10:19:06 中國證券報

中國港口協會8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下旬,中國港口協會監測的沿海重點樞紐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延續兩位數高增長。上港集團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港7月預計集裝箱吞吐量完成超430萬標準箱,創歷史同期新高。
專家認為,在各項前瞻性指標表現較好的情況下,7月出口同比增速會保持較高水平,外貿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外貿貨物吞吐量進一步恢復
從港口方面的外貿前瞻性數據看,7月以來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環比反彈跡象均比較明顯。
數據顯示,7月以來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較6月進一步恢復,7月下旬表現尤為亮眼。7月下旬(7月21日至31日),中國港口協會監測的沿海重點樞紐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加12.7%(7月中旬為5.9%),沿海八大樞紐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9.3%(7月中旬為7.3%)。從7月整體看,中國港口協會重點監測的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6.3%(6月為同比減少3.4%)。
此外,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義烏小商品指數中的出口價格指數一直保持在100以上(指數基點為100),5月和6月該指數均在100以下。這表明,7月以來小商品貿易景氣度有所回升。
出口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多家機構預計,在供應鏈有保障、政策支持力度大等多因素影響下,出口仍將保持高景氣度,7月按美元計出口將維持兩位數的高增長。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預計,7月出口同比增長16%。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對這一數據的預計為同比增長14%。“雖然近期數據顯示海外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但我國制造業供給優勢將部分緩沖出口同比增速下行壓力,出口仍能保持兩位數增長。”張文朗說。
同時,各地穩外貿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大。比如,江蘇近日出臺的《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若干措施》,從大力促進外貿物流暢通、擴大二手車出口業務、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等方面提出12條具體舉措,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工作順利開展。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課題組認為,國內供應鏈和物流運輸鏈顯示較強韌性。在全球能源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國在能源供給、供應鏈穩定性、產業鏈完整性等方面占優勢,有利于支撐我國出口。海外需求基本面仍有保證,7月美國和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仍位于榮枯線之上,需求繼續修復,生產活動處于擴張區間。此外,海外通脹仍處于高位,價格因素仍將對我國出口形成一定支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